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历史沿革

2025-05-26 10:15:52 来源: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西域都护府护卫和管理西域各国。期间,阜康地区属卑陆国和卑陆后国,有689户2524人。唐朝政府于公元640年设庭州,管理天山以北地区,阜康属庭州。

唐代,特别是在丝绸之路新北道开通以后,阜康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期间,在阜康境内,沿丝绸之路从东到西建有阿克木那拉、土墩子、五米土堆烽火台及耶勒守促城、俱六守捉城、唐王城等,呈现出路、台、城与都督府同在的景象。宋、元、明时期,西域各国展开激烈的争斗、兼并。

清朝建立后,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后,重新统一西域,改西域为新疆,并在天山北麓设州、县。清政府还采取大规模屯田措施保障军需和发展经济。阜康地区时称特纳格尔,是重要的屯垦地之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阜康设立军屯,留兵在阜康屯田。5年后,又将驻防乌鲁木齐的携眷兵522户1 796人派往阜康屯田,此后阜康屯田兵保持在600名左右,开垦农田0.08万公顷左右。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政府开始在阜康兴办民屯。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阜康民屯户数4 350户,人口1.84万人,有耕地0.29万公顷。

随着屯垦规模的不断扩大,阜康地区人口增加,经济不断发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特纳格尔土城,由屯垦兵驻守。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特纳格尔新城,取“物阜民康”之意,钦定城名“阜康城”。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设特纳格尔县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县丞为特纳格尔州判。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设阜康县,隶迪化直隶州。时县境包括今阜康市、吉木萨尔县两县全境,有28个村庄。光绪十年(1884年),阜康隶镇迪道管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吉木萨尔从阜康县分出,设孚远县,阜康县域缩小。中华民国时期,阜康属迪化道,隶迪化行政长公署管辖。

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年3月成立阜康县人民政府,隶属迪化专员公署。当时全县总户数4030户,总人口1.97万人。1958年5月,乌鲁木齐专区撤销,阜康县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辖。1992年11月,阜康市撤县设市,仍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