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高标准农田,“高”在何处?

2025-05-07 11:54:56 来源:阜康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春日的气息浸染大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管景象。漫步在阜康市九运街镇的高标准农田中,视野开阔,成片的棉花生机勃勃,正奋力生长。从智能育秧大棚到高标准农田,现代科技元素深度融入春耕生产全过程。那么,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何处?


苏豫 摄

近日,在九运街镇七运村的大田,致富带头人闫新虎专注检查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这地种得攒劲,自从村里引进智慧农业技术后,我在手机上就能控制水利灌溉,客户也能通过手机看到我们的大田里的情况。棉花苗长势也好,绿油油的!”他高兴地说。

七运村的耕地面积有1780余亩,以小麦、棉花、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为主。过去,种地虽说是村民的老本行,可年轻人缺乏种植经验,效益并不好。


韩丽 摄

“人手少、效益低,农户们种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七运村党支部书记潘东良坦言,“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2024年,九运街镇以七运村为试点,与新疆数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打造了智慧农业项目,将零散的“巴掌地”重新整合,并开展农田新基建,平整土地、土壤改良,铺设先进大数据设施平台和检测大屏设备。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实现了耕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强的喜人景象。

在高标准农田里,种地不再单纯依靠“老把式”,现在更是拼科技。闫新虎站在地头,点击手机,汩汩清流就从高标准农田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流出,顺着输水管涌向农田,最终通过喷灌设施“喂”到幼苗根系。“以前浇完这片地,十来个人得忙活两周。现在借助水肥一体化设备,一个人就能管理千亩粮田,三天就能完成灌溉,每亩地节水约50%,产量还更高。”尝到甜头的闫新虎笑着说。


苏豫 摄

在这里,除了浇地省心外,“智慧+”赋能下的高标准农田应用远不止于此。土壤墒情监测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仪、物联网虫情信息采集设备……站在农田里,七运村党支部书记潘东良介绍,“依托这些设备,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全方位智慧化管理。气象、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病虫害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手机,让田间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闫新虎打开手机演示智慧耕种系统,粮食作物当前长势分析、科学水肥管理、灾害预警、农作物产量预测等数据一目了然。

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新农人以新质生产力悄然无息地描绘农业现代化新篇章,九运街镇农田开启“智慧模式”。“看着心里都觉得敞亮。庄稼长在高标准农田里,让我们种粮更有信心和底气!”闫新虎说。

责任编辑:阿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