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阜康市委书记赵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8-22 10:12:25 来源:昌吉州党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有形有感有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阜康市委书记 赵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抓好各项工作,要有形、有感、有效,往实里抓、往细里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系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增强做好新疆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理解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明确重要原则,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族领域问题作为打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把有形有感有效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阜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在有形有感有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更好地建设美丽新疆作出阜康贡献。

   一、以形传神 —— 深化“有形”

“有形”就是要通过一定的形象、形态、形式和载体、抓手、平台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具象化、立体化、动态化呈现,用制度化、体系化、项目化的方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落地落实,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可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有形”具体体现在,推动机制有形,具体举措有形,表达和呈现有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把手”工程,配套制定实施方案、考核细则等,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通过“一对一”工作方式,对铸牢“十百千万”行动计划进行包联分工,形成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新局面。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凝聚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政协协同、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坚持把党的民族工作纳入市委研究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工作机制体系化、制度化,结合联席会议、调查研究等机制,及时研究、协调、防范化解民族领域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三是加强学习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办好干部培训、学校教育、网上宣传、社会、国家通用语言等“五个课堂”,明确教育的范围和对象,开展更加广泛、全阶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营造浓厚社会学习氛围。

二、以感铸魂 —— 丰富“有感”

“有感”就是要扎实做好大量“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推动文化润疆工程,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共同体,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一是充分发挥各支宣讲队作用。充分发挥“草根”“马背”“石榴籽”等百支宣讲队伍、“沙尼汗”“太阳花”等千人宣讲团,以及乡村文化大院、民间文艺队、基层文化带头人的作用,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二是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沙尼汗·艾塔木、情系公益的“太阳花”钱俊莉和马存喜、牧民的好兄弟白生年等典型的先进事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事业,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将“融”的理念、增进共同性的导向贯穿文化润疆全过程。三是建强一批宣传阵地。建设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彰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品牌和阵地,加大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及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等工作力度。创新开展“7+N”创建模式,持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内涵,通过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持续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各部门(单位)打造各具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将宣传教育延伸至全市各领域,绘就“三廊两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线图”,构建起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全域创建格局。

    三、以实求效 —— 紧抓“有效”

“有效”就是要有质量、有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期性,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通过“有形”“有感”中看得见、摸得着和大量“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效性,让成效真正体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上,需要切实夯实物质基础,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一是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夯实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推动阜康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二是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走出阜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三是共建邻里和睦“一家亲”。“真心”交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打响“石榴花开美瑶池”品牌,组织开展“瑶池儿女一家亲”“我邀亲戚游天池”等系列活动。“连心”交流,树牢“兵地一家亲”思想,与周边团场结成帮扶对子,继续加强与周边团场对接联系、结对帮扶,推动兵地社会稳定共同维护、产业发展加快融合、民族团结共建共创。“暖心”交融,深化互嵌发展平台,着力打造沿湖商业街、特纳格尔街等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互嵌。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阜康市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阜康篇章。

责任编辑:阿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