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在阜康市观摩
7月22日,自治州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现场观摩人员来到我市,通过实地参观,详细了解我市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探讨,达到相互学习、提升水平、促进工作的目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马瑾陪同观摩。
观摩人员先后来到三工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博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博物馆、图书馆,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探讨,达到相互学习、提升水平、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工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一站式办事大厅、讲习所、乡体育馆、各村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乡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服务群众等活动,切实提升了农牧民精神风貌。同时,积极打造志愿服务优质品牌,建立项目征集、项目发布等机制,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发布项目,实施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机制,开展一月一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和社会正能量。
博峰街道以服务群众为总目标,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打造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逐步建立起“一社区一特色”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群众点单”与“站所配菜”相结合,不断完善理论宣讲、文化艺术、科技科普、道德楷模、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新风尚我践行”“有困难我来帮”“弘扬雷锋精神”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了志愿服务水平。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截至目前,35支志愿服务队共收集群众“家门口”实施项目90余项、志愿项目40多个,形成文化建设与社区服务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新格局。今年以来,博峰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已发起志愿服务162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373.16小时。有效利用网格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辖区25个网格共有网格员75人,楼栋长192人,267人即267个志愿者,在日常入户走访时同步开展宣传创城知识、征求居民实际需求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分配至各网格开展服务工作,以“小网格”推动“大文明”。
阜康市图书馆对外正式开放后,吸引了大批群众走进图书馆,今年1--6月到馆读者达到4.4万人次,借还书刊6万多册次,通过提升改造,使图书馆的服务向高质量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让阜康市民享受到了“文化润疆”带来的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为读者提供日常借阅、咨询服务外,还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今年,以喜迎二十大为重点,上半年围绕不同主题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70多场次,有1.4万多人次参与。
阜康市博物馆建筑面积4815.36平方米,分为三层,一、二层为阜康市历史文物基本陈列展,馆内现有馆藏品5308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20件。展厅历史文物陈列分为7个展示区域,展陈系统地反映了阜康从3000年前的先秦时代开始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厅,现有600余件山西长治民间珍贵文物,分为“陶器、瓷器、铁器、刺绣、木雕”五个展陈区域,该展厅是山西省民间博物馆与新疆国有博物馆首次开展交流合作。
今年以来,阜康市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新闻宣传浓墨重彩,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明实践星罗棋布,为开创阜康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润疆工程扎实开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效整合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科普馆、体育馆等12个场馆阵地资源,持续完善“一场四馆一院”建设,在讲习所搭建理论宣讲平台,在科技科普馆搭建科技科普服务平台,在文化馆搭建文化服务平台,在图书馆搭建教育服务平台,在体育馆、体育场搭建健康体育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常态化开展“学习强国示范点主题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我们的节日”、“畅阅全城 书香阜康”全民阅读活动、百日广场文化及戏曲下乡村等系列品牌活动,有力推动了创作文艺精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市申请专项资金2400万元,对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引入现代化、智慧化设施,植入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互动体验项目。博物馆的升级改造,标志着我市馆藏文物和藏品保存标准化建设迈向新阶段,也为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厚植文化底蕴。实施文艺精品创作项目,推出《八匹马》、《神山博格达》等20多部文艺精品力作。今年,我市已开展各类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70多场次,举办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培训班9次,举办大型文化展览5次,开展戏曲下基层活动5场次。实施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招商引进天山九龙谷、天山天池康养度假农庄、天山王母文化园、水磨沟瑶池仙谷等文旅项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邹氏微雕”、“剪纸”等20个项目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名录1项,自治区级名录3项。实施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招商引进天山九龙谷、天山天池康养度假农庄、天山王母文化园、水磨沟瑶池仙谷等文旅项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邹氏微雕”、“剪纸”等20个项目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名录1项,自治区级名录3项。
阜康市不断创新宣讲理念,改进宣讲方式,将理论宣讲从“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将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成“接地气”。统筹专家学者、部门机关干部、教职员工、“访惠聚”驻村干部、乡镇(街道)干部、基层草根宣讲员等8支队伍,用好“瑶池理论宣讲队”、沙尼汗故事宣讲队、巾帼宣讲队等特色宣讲团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课堂讲堂、展厅展馆、红色街区、农家书屋等为固定阵地开展定点宣讲。以田间地头、城市游园、景区景点等为阵地开展巡回宣讲。以微信号、抖音号、自媒体平台为网络阵地开展互动宣讲。依托“阜康工业展馆”、“九运街镇时代·记忆馆”两个“一工一农”红色教育基地及“阜康家风家训馆”等10余处红色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开展体验式宣讲。通过拓展延伸宣讲“阵地”,实现基层理论宣讲全覆盖。
山西文化援疆助力文化润疆。从基础设施援建到精品剧目展演,从非遗展览展示到文化人才培训,山西通过定制式文化援疆助推阜康市扎实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精品创作、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媒体融合等方面为我市开展“点餐式”服务,山西省先后委派专业歌舞名家、书画名家、艺术类专家50余人来阜康进行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培训,参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山西省文化厅先后组织《立秋》、《千手观音》、《一把酸枣》、《布衣于成龙》、《日升昌票号》等10部剧目在我市上演,为阜康人民带来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今年4月,从巍巍太行到天山脚下,800余件山西文物首次来到我市,开展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采取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充分展示山西与阜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6月,阜康市融媒体中心与山西媒体智慧云平台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组建阜康市融媒体建设服务团队,加快推进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扩大晋阜两地交流宣传等方面的合作,在巩固基层舆论阵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文化润疆等方面意义重大。山西文化旅游援疆从“送客入阜”到“爱在天池 爱上阜康”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人才培训、宣传营销等多领域与阜康进行深度合作,开创了文旅援疆新模式。
阜康市成立了阜康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并充分运用“文明昌吉志愿之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高标准打造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新时代文明展示、志愿服务管理、志愿服务孵化、志愿服务培训“五个中心”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84个,实现中心(所、站)全覆盖。培育了311支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拥有志愿者2万余人,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模式,今年,我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29.4万小时。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品质大提升、志愿项目大比拼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温暖童心 守望成长”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一届昌吉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雷锋车队“践行雷锋精神 传承文明美德”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昌吉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沙尼汗·艾塔木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