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文化润疆】“种” 文化,激活一池春水

2022-05-30 10:51:05 来源:阜康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送文化’”下乡热闹一阵子,人一走场子就‘冷’!”这是基层一位干部的直言。

怎样才能在农村广阔天地留下一批永不撤离的文化“轻骑兵”?阜康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城关镇山坡中心村“访惠聚”工作队积极探索把文化润疆工程延伸到基层的有效路径,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从人才培养、活动开展、政策支持、资金助力等方面发力,通过搭建一个文化活动大舞台、培育一批文化带头人、挖掘一批乡村文化能人,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助力文化润疆向基层延伸,深入“神经末梢”。

山坡中心村村民杨含萍传授剪纸技巧。马田奇摄

汇集“本土力量” 激活“一池春水”

村民高吉英走在去声乐培训班的路上,心里想着老师今天要教大家新的发声方式,不禁加快了脚步。

高吉英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嗓子,是镇、村文化联欢会的“主角”。高吉英通过参加声乐培训班,不仅熟练地掌握美声唱法技巧,还学会合唱指挥。她站在舞台中央,从容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村百灵合唱团放声歌唱,唱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

“现在生活富裕了,每天唱一唱、乐一乐,心情好身体也好。”高吉英说出了心里话。村里的姐妹们从高吉英身上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报名参加声乐培训的人多了起来。

像高吉英这样的村文化能人,还有“巧手剪纸”杨含萍和“悦舞”舞蹈队队员、老齐农家乐老板赵生桂等十多位村民。

山坡中心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铁录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结合农村实际,根据村民的意愿,确定了专项培训方向,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帮助村民掌握基本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百灵合唱团现已成为镇、村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

驻村工作队根据村民的兴趣爱好,开办了舞蹈、剪纸、书法、国画等8类培训班,已培训村民130人。同时,组建了“百灵”合唱团、“悦舞”舞蹈队、“巧手生花”剪纸队、“文香墨宝”书法队等14支文化小分队,使乡村文化队伍日益壮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建设充满活力。

驻村工作队还协调15名文化辅导员,指导帮助山坡中心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文化辅导员的指导下,村文化队自编自演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在草原望北京》等节目,村“悦舞”舞蹈队表演的节目、村“巧手生花”剪纸队和村“文香墨宝”书法队的作品,在阜康市各类活动中受到关注。

古丽米娜·阿不都摄

搭建大舞台 让农民成主角

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争取美丽乡村专项资金320万元,完善升级文化大院、广场、长廊、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添置LED大屏、音响、灯光等设备。如今,村级文化阵地常态化举办各类培训、文艺演出、书屋充电等活动,为村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大舞台。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和美化,形象墙绘、宣传画、公益海报等文化影像,使村巷的颜值也越来越高。阵地强了、人气旺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夜幕降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村民或伴着轻快的节奏高歌一曲,或到书法室里素手执笔、泼墨丹青,或在非遗传习大课堂里赏非遗、学剪纸,好不热闹。农民在文化润疆工程实施中成了“主角”。

全村农家乐和民宿经营户通过打造红色主题民宿、设计动漫涂鸦墙等,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展现新时代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驻村工作队还探索“乡村民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新模式,在农家乐和民宿设立农民书屋、图书角等,为农民以及游客提供阅读推广、小微讲座、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服务项目,丰富了文化供给形式,基层各类文化绚丽多彩。

在寒暑假期间,驻村工作队为大学生村官、返乡学生开设“小课堂”,“量身定制”寒暑期课程,举行绘画、剪纸培训和读书分享会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种下自信、向上的种子,增进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丽米娜·阿不都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我们将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文化下基层‘三送’、‘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等活动,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下沉,扩大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文育人。” 张铁录说。

丰富的文化生活凝聚了山坡中心村的人气儿,提振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心气儿。目前,村里40多家农家乐承揽接待天山天池游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能只靠“送”文化,还要“种”文化,更要让农民“创”文化。阜康市文旅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山坡中心村的探索和实践,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了实处,不断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基层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阜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马田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