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阜康·我的家】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沙尼汗·艾塔木:党旗映照下的民族大爱
编者按:
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传承清廉家风,引领广大市民参与到“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的新时代家庭建设工作当中,在阜康市广大家庭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阜康零距离在【文明阜康】专栏开设【文明阜康·我的家】子专栏,通过各级文明家庭的典型事迹,讲述他们的家国情怀。
本期我们带您走进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沙尼汗·艾塔木的家庭。
党旗映照下的民族大爱
----记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沙尼汗·艾塔木事迹
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获得者沙尼汗·艾塔木,把36位孤寡老人视为亲生父母,演绎了跨越民族的“大爱”精神。
(资料图:看我们这一家子 爱国我们从小做起。麻瑞摄)
在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社区,有一座普通的小院子,一年四季充溢着欢歌笑语,这里是被36位不同民族的老人当作自己最温暖的家。小院的主人叫沙尼汗·艾塔木,是文化路社区一名居民党员,多年来,她甘做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
提起沙尼汗和老人们的渊源,还要从她的婆婆在世的时候说起。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每天天不亮沙尼汗就起床,做饭,亲自给婆婆服药、喂饭。沙尼汗担心烫着老人,她就用舌尖试温,感觉温度合适了才一勺一勺地喂进老人嘴里。她和婆婆同住一间屋子,半夜里还得帮婆婆翻身两三次,躺在床上的婆婆每当看见此情此景,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资料图:沙尼汗居家养老中心的老人们进行爱心捐款。李娴摄)
2010年冬,社区干部找到悉心照顾瘫痪六年婆婆的沙尼汗·艾塔木,希望能利用她家的小院开办居家养老点,沙尼汗·艾塔木一口答应。从那以后,她家便成了各民族老人的俱乐部。
每逢传统佳节,小院里更是其乐融融,各民族老人和沙尼汗一起包粽子、包饺子、做抓饭、炸馓子......老人们的幸福笑容充满了小院,一个个演绎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从这里生根发芽,一段段“小院大爱”的佳话从这里传播开来......
(资料图: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新春送祝福-叶尔扎提摄)
近年来,沙尼汗的大爱故事通过中央、区、州、市各级媒体平台不断深入宣传报道,各企事业单位以道德讲堂等形式学习沙尼汗精神,让沙尼汗的先进典型事迹得到广泛的传播。沙尼汗的故事不仅成为讲好阜康故事,传播正能量的阜康名片,同时,一大批民族团结典型和好人好事在阜康大地纷纷涌现,逐渐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沙尼汗爱心志愿团队”,受“沙尼汗”精神感染,在社区涌现一大批民族团结典型和好人好事。如以身作则、和睦邻里的老党员阿不都、尽心服务居民,被大家误以为是社区工作者的薛萍大姐、热心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的董大妈等。
2016年6月,在阜康市委、市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沙尼汗民族团结进步公益金”正式揭牌,公益金对本市各族孤寡老人、伤残病疾和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实施慰问,解决困难。全市各机关爱心志愿服务小分队到小院开展扶弱帮困、邻里守望、文明劝导、道德宣讲、卫生整治、关爱空巢老人和孤残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我市的中小学志愿服务队也受到感召,纷纷自发来到沙尼汗居家养老点进行慰问,听老党员忆历史、讲光荣传统、感悟民族团结、传承优良家风;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等群团组织志愿者也到社区资助贫困学生、免费开展体检等志愿服务活动。
沙尼汗悉心照顾老人的感人事迹和跨越民族的“大爱”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尊重,先后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户、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资料图)
2017年9月,投资近150万元的沙尼汗居家养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达780平方米。新建的沙尼汗居家养老中心,可以为辖区60多位老年人提供“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照顾模式。
如今的沙尼汗居家养老中心已成为社区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精神乐园,联系群众、服务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民族团结教育、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生动教材,也是阜康市公益志愿服务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沙尼汗用无声的语言,平凡的善举传递着守望相助、邻里乡亲的民族大爱精神,同时也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