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焦虑怎么办?专家建议这样做——做好情绪管理 保持有效沟通
情绪焦虑怎么办?专家建议这样做——
做好情绪管理 保持有效沟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左晓雨)久居家中,产生负面情绪怎么办?家庭成员长期相处产生摩擦该如何应对?独居人群缺少交流对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何自我调节?8月5日,记者采访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长李秀萍,她建议广大居民群众,居家期间做好情绪管理,保持有效沟通。
记者:长期居家,不少居民会产生不良心理变化,比如过度紧张和焦虑等,该如何化解?
李秀萍:人们长期居家,活动范围变窄,生活内容相对单一,居家人员的心理也会产生变化。为缓解焦虑情绪,可以尝试放松疗法,充实日常生活,逐步改变不良状态。
建议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即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使用激励性言语,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目前状态很好”等等,进行自我“心理免疫”,多次反复实验后,会有一定的效果。要保持每日的规律作息,制定一份每日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家庭大扫除、亲子娱乐、健身运动、三餐饮食等,让自律的生活成就健康的身心。
要科学认知疫情防控的措施,从权威的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观理性的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要主动调整居家时的心态,不指责,不抱怨,积极做好居家防护。
记者:居家期间,如果发现家人出现易怒、抱怨等情绪,该如何应对?
李秀萍:因为生活状态突然改变,又无法及时适应,所以有的人会对家人发泄情绪。这种行为并不恰当,家人之间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任何时候,主动沟通都是重要的心理调整方法。可以多寻找与家人之间的共同话题,通过交流表达内心想法,不仅可以缓解不安情绪,还有利于增进家人感情。
作为家人,此时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多一些关心和问候。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比如一起看电影、分享一本书,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翻翻相册,回忆曾经快乐的时光。
记者:独居人群应如何调节情绪?
李秀萍:现在的通讯方式多种多样,还很便捷,独居人群若产生焦虑等情绪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的方式和家人朋友以及信任的人多交流。要正确认识负面情绪给身体、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督促自己保持规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实现对生活的自我掌控,保持心理状态平衡。
居家期间没有倾诉对象时,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让自己全身放松。选择感觉舒适的姿势坐好,进行深呼吸,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以激发出支撑自我的内在能量。还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活动等方式,将暂时的烦恼转化成力量,为大家服务,实现个人价值。
李秀萍建议,当大家感觉到自己的心理焦虑症状较严重,已经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支持,也可以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或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