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的甜蜜“警示”
5月20日早上,在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市人民医院院区消化内分泌科病房内,70岁的张大爷正凝神注视着床头新安置的小闹钟。几天前,还因错过采血时间而焦急万分的他,此刻望着闪烁的定时指示灯,喃喃自语:“这下可再也不会耽误检查了。”这个会按时“说话”的小闹钟,正是科室为老年患者量身定制的暖心服务。
张海燕 摄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士需要采集空腹、餐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等多个时段的血液标本,以便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用药方案。尽管主管护士们在忙碌中反复提醒,但仍有不少患者忘记空腹采血。
高大妈就是其中一位。记性不好的她,第一次住院时就因忘记空腹采血,不得不推迟检查。
护理团队得知后,第二天便迅速采购了8个操作简便的智能闹钟。如今,每个需要晨间采血的患者床头,都摆放着这个会“提醒”的小物件。每当“嘀嘀嘀”的闹钟声响起,高大妈就会笑着来到护士站,对采血护士说:“这小家伙可比我记性好多了!”
在消化内分泌科,温暖细节无处不在。护士长马红梅整理护理记录时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日常饮食中的糖分缺乏清晰认知。一次查房时,她注意到年轻患者赵某某总抱着可乐瓶,便决定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护理团队集思广益,迅速行动,收集了17种市面上常见的饮料,对照营养成分表,将每瓶饮料的含糖量直观换算成白砂糖数量。当色彩鲜明的“饮料含糖量展示墙”在病区走廊亮相时,便引起了患者关注。小赵盯着可乐瓶旁56克的白砂糖惊叹:“一瓶可乐这么多糖,相当于1个100克的馒头了,难怪我的血糖降不下来!”
从直观的糖量展示到贴心的时间提醒,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背后是医护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长马红梅介绍,展示墙推出后,患者主动询问饮食建议的频次增加了40%,而小闹钟的使用让采血准时率从72%提升至100%。这些可视化的服务创新,不仅是甜蜜的“警示”,更彰显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用心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