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医院运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交流会
5月29日,我市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医院运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交流会。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李芳摄影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马瑾参加会议并讲话,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我市是全国医改试点县市,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深化医改工作成效明显。目前,我市的医改和医共体建设工作已由打好基础转为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通过此次培训交流会,为我市进一步深化医改工作、推动医共体建设和现代医院管理,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医务工作者要珍惜此次机会,虚心学习、畅谈工作、增进感情,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新疆医院协会会长王发省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陆晨为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专题培训。2位专家从医共体运营绩效管理、加强等级医院评审两方面展开详细讲解,运用多年积累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为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医院运行管理工作进行问诊把脉。随后,专家与我市参会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并现场答疑解惑。
李芳摄影
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市持续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动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自2014年全面推进市域内医联体建设;2018年全面探索建立医共体,建立2个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2019年市直2家公立医院与6家乡镇卫生院及39家村卫生室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市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医共体内制定分级诊疗目录,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乡镇卫生院继续治疗和康复,推进急慢分治就医格局。今年以来,通过双向转诊机制下转病人56人次、上转病人89人次。建立市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实现了市级2家公立医院与6家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全覆盖。利用信息化手段补齐短板强弱项,上联三甲医院,下联乡村,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及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推动分级诊疗和实现基层首诊夯实基础。今年以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8009例。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科医生积极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指导家庭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慢病随访服务。同时,组建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2个,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9个,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指导22次。全面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同质化管理。今年,医共体牵头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指导3次。持续完善乡村医生的保障机制,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持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共体牵头医院共选派40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通过专题讲座、带教查房、巡诊义诊等方式,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今年开展专题讲座3场次,培训乡村医务人员195人次,覆盖率达100%。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更好地推进了健康阜康建设。(阜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贾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