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民情驿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阜康市委宣传部驻阜新街文化路社区“访惠聚”工作队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民情驿站”的作用,近距离知民所想、察民所虑、办民所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使文化路社区变成了“暖心院”。
居民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小区楼道堆物、下水道井盖缺失、窗前大树影响采光……群众利益无小事。2021年1月,工作队利用手机微信功能开设了“民情驿站”,楼栋长、党员志愿者作为“民情信息员”,将搜集到的各类诉求第一时间发送到“驿站”;工作队指派一名队员专门负责处理群众的诉求,工作队和社区联手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60多岁的居民史雪莲一直想买辆电动车方便出行,因为小区规定不准私拉电线,充电成了难题,她向“驿站”反映了这件事。工作队了解到,像史阿姨有这种小心愿的居民还不少,就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短短十多天建起了6组电桩。紧接着,安路灯、建雨棚、铺道路、装休闲座椅、装健身器材,这一件件实事好事通过“民情驿站”一一促成。
文化路社区老人多,长期独居的老人有36人,生活面临种种不便,“民情驿站”经常收到老人的求助信息。工作队和社区通过申请阜康市智慧康养试点项目,建立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采取“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模式,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生活缴费、订餐送餐等服务,实现了“机构养老—社区照料—居家服务”三位一体的融合服务运营模式,使社区438位60岁以上的老人晚年生活无忧无虑。
居民阿瓦汗·司马义靠打工抚养正在上学的两个儿女,家里暖气包和过水热坏了没钱修;居民斯拉丁·伊地利斯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想开店手里没有钱,工作队通过“民情驿站”获悉后,筹措资金帮助他们。
截至今年1月,文化路社区通过“民情驿站”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300余人次,投入20余万元解决群众各类诉求2470件。现在,居民的烦心事少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多了;对物业服务意见减少了,认同感和满意率提高了;对社区工作的不理解少了,主动参与和支持社区工作的积极性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