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阜康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 FK001/2024-000138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对阜康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号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4-08-09 20:22:45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坚持产业兴农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阜康市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一)持续用力调结构。阜康市2024年以水定地播种面积60.7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2.3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05万亩,优质饲草料1.42万亩,粮经饲比重为1:1.66:0.06。2023年阜康市存栏牲畜44.3万头只,存栏家禽142万羽(蛋鸡45万羽)。出栏牲畜39.98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43万吨、0.69万吨、2万吨,全市畜牧业产值超过15.5亿元以上。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涵盖粮油产业、副食品加工业、蔬菜加工业、生态养殖等,先后引进建设了泰昆、原始黄金、世盛农牧、丹露农业、喜多宝、额河生态养殖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牧业加工企业等。2023年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29亿元,通过提高农牧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持续用力强龙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驼奶加工、棉花、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在加工深度上迈出较大步伐,初步形成了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拉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农牧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现全市有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区级5家、州级10家),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新疆农业名牌产品3件,创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个,认证有机农产品12个、绿色农产品46个,创成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订单、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与企业加工需求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
(三)持续用力育特色。支持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占有率。围绕特色种养殖、棉花加工、加工番茄、小麦加工、预制菜等特色产业,抓好优质特色农牧产品基地建设。截至目前,种植枸杞、沙棘等十余种经济果面积4.25万亩,累计结果面积2万亩,结果产量7410吨,实现产值6132万元,创建特色林果生产企业(合作社)20家。骆驼、生猪、棉花、番茄等种养布局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均有产业布局。全市共有存量30亩以上标准化设施农业基地4个,存量生产棚室387座。2023年末,全市共有存量大中型保鲜库7座,总库容30万吨。积极打造15万亩百草滩现代畜牧产业园,基础设施完备,各类规模养殖场83家,全市养殖企业(合作社)注册畜产品品牌商标17个。
(四)持续用力树品牌。阜康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品”。“十四五”期间全市在农产品品牌培育上,依托“瑶池王母”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优势,重点选择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先后完成申报认证有机农产品12个,培育农产品品牌3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家、产品63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14万亩,打瓜和蟠桃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入选“品味新疆”好产品甄选名单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共计9个,形成“瑞河—天池海系列面粉”、“天山北坡冷粮石磨全麦粉”、“福康苑有机鸡蛋”、“新康番茄酱”、等十多个在一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市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科研人员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为阜康市特色产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分管市领导审核签字:
阜康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2024年8月7日
(联系人:杨江,15909095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