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阜康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FK001/2025-000056 主题分类
名        称 阜康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文        号 阜政党组〔2025〕9号 发布日期 2025-03-21 16:11:38
发文单位 阜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机构 阜康市政府网

2024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推进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抓落实,为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落实落细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带头学法用法,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阜康市人民政府“轮值讲法”“以案释法”工作规范》组织政府班子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60余次,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二是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和年度专题现场述法会议。三是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印发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安排,细化任务分工,推进工作任务日常化、节点化,按时报告并公开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持续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规定规范决策程序,及时制定《阜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示。二是推进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制发《阜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党政机关配备法律顾问。三是持续深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达100%,纠错率100%,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2024年按规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3件,清理政策性文件222件,继续有效179件,宣布废止41件,修改2件。不断健全监督体系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6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签收各类工单8249件,办结8049件,办结率99.93%,满意率99.88%。

(三)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

  一是创新建立执法监管新模式。投入7000万元打造阜康智慧化城市平台,推动城市管理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深度融合,实现行政执法智能化服务监管,得到了区、州的充分肯定。“阜康市场监管”抖音公众号赋能执法监管,“郑姐探店”“餐饮行业红黑榜”等栏目深受百姓关注,常年位居“全国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抖音号”前列。人民法院探索建立“预查废”机制,发出昌吉州首份《预查废证明》,为金融纠纷源头治理开辟新路径。二是持续深化乡镇赋权执法改革。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赋权工作,下发《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指南》《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指导手册》,强化宣讲培训,指导推广使用。组织乡镇(街道)20名拟上岗人员参加州级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示范培训班,72名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三是持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定《阜康市2024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开展3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监督检查并“回头看”2次,评查案件457件,整改问题43个。四是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由20.69%下降到7.04%,行政诉讼案件受理下降20%,行政案件败诉率由18.7%下降到8.82%。

(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事项“应进必进”,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1229项。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设置投资项目审批、税务等综合专区9个、无差别综合专区窗口5个,为企业、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二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政务+金融”服务延伸,在5家金融机构18个网点设立“政银一体化”专区,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程免费“电子化登记+银行开户”一站式服务。三是不断健全政企沟通和投诉处理机制。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十大产业集群”,对标“旅游名城、产业新城”发展定位,政府班子成员研究谋划重点项目244个,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4次,40名县级领导干部和33家市直单位对口帮扶96家重点企业,设置16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聘请8名义务监督员,收集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90余个。四是着力建设服务诚信政府。实施政府债务化解行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全州率先实现清零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应归尽归、应示尽示的工作要求,阜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27家成员单位按照“谁许可、谁处罚、谁录入、谁负责”的工作原则,2024年向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信用新疆)报送“双公示”信息6931条,其中,行政许可6366条、行政处罚565条。

(五)法治化社会治理格局日趋成熟

一是创新“和安”基层治理品牌。设立三级“和安”中心(站),整合综治(网格服务中心)、信访、司法等资源,“一站式”承办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诉讼服务、司法确认等工作。2024年三级“和安”中心调解案件3120件,涉及金额7612万元。阜康市“和安”品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机制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二是创新府院联动。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召集涉诉单位、法院、财政、司法、信访等部门召开涉行政案件诉前化解专题研判会,形成“一案一策”化解方案。截至目前,研判案件96件,化解58件。三是打造人民调解系列品牌。将有威望、懂政策、熟悉基层情况又热心于调解工作的党员干部群众,吸收到人民调解员队伍,创新“五心五步”调解法,精心打造了“杨文仁”“瓜田李霞”“白生年”“梅麻哒”等7个品牌调解室,及时有效化解老百姓身边的矛盾纠纷。通过品牌引领带动,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现

一是网络述法效果好。组织全市26个部门主要负责人进入网络直播间,就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情况、本部门本行业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情况进行直播述法,通过讲成效、问题、述短板,老百姓在评论区广开言路,进行监督评议,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改进了工作,直播间互动参与人数达4500余人次。二是百姓答题热情高。将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身边案例制成考题,通过“阜康法治”微信公众号发布,答题合格者颁发普法奖品,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活动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近4000余人次,发放普法奖品2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三是法治阵地趣味强。以“法润人心·传承经典”为设计理念,对畅岁园法治公园进行提升改造,注重将法律公信、诚实守信、明理谦让、执法如山等法治小故事和房屋买卖、遗嘱设立、婚姻家庭等身边案例作为主要元素,修建了“民法典知识学一学、法治谜语猜一猜”法治景观,让老百姓在休闲娱乐中品味法治文化大餐。截至目前,我市2个法治文化阵地被命名为“州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顺利复核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意识不强。城关镇、文旅局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到位,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一规划两纲要”安排部署、统筹推进、跟踪督导不到位,完成进度“虚高”。

(二)缺乏法治思维。部分单位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不强,告知义务、现场笔录、时限要求等程序规定未履行到位。如市自然资源局的阜康市自然资罚字(矿)〔20242号案卷询问笔录中讯问人员只有一人,该案多个文书中执法人员及当事人都未签字;市教育局未按行政处罚程序对3起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案件规范立卷,只有询问笔录及提取证据;城关镇、甘河子镇执法人员没有聚焦主责主业,兼职较多,不清楚本乡镇具体行政处罚赋权事项,履职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法治人才紧缺。目前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中,部分执法人员担当精神不强,法律专业知识欠缺,执法能力不足,办理案件质量较差,更多需要法制审核兜底。而法制审核人员培养周期长、数量少,导致法制审核岗位成为工作量大、风险大的岗位,进一步增加了法制审核人员的培养难度,法治人才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凸显,“老带新、传帮带”的执法人员梯队一时难以建立,增加了基层执法难度。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指标,摸清短板弱项,形成任务清单,制定可行措施,强化推动落实同时组织定期开展检查,对不履行法治政府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严肃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采取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予以调整。

(二)强化人员学习培训。探索建立执法人员统筹分配学徒制,形成“老带新、优扶弱”人才培养机制。用好援疆省的资金、人才优势,组织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分批参加执法脱产培训,确保实现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全覆盖。

(三)夯实基层综合执法。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执法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开展执法岗位技能大练兵、执法实务情景模拟等专项培训。落实乡镇(街道)赋权事项评估和动态调整制度,对基层接不住、监管跟不上的及时予以动态调整。

(四)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i阜康”微信小程序有机融合衔接,利用一年时间基本建成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全覆盖的多渠道、信息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同时,聚焦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形成全市各执法领域的突出问题清单,及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行政执法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