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索 引 号 | FK020/2024-000048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阜康市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4-04-25 16:51:51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2024年,阜康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季度,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旅游和消费市场逐渐回暖,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恢复增长,国民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昌吉州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一季度,阜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含兵团),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9.1%,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9.01亿元,同比增长6.3%,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2.88亿元,同比增长2.6%,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畜牧业平稳发展。一季度,预计完成市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畜牧业预计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6.5%;渔业预计产值0.005亿元,同比下降10.3%;农林牧渔服务业预计产值0.09亿元,同比增长25.5%,畜牧业是一季度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从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粮食种植面积23万亩左右;经济作物30万亩左右。其中,棉花23万亩左右,加工番茄1.3-1.5万亩左右,蔬菜0.5-0.7万亩左右;饲草料1万亩左右,粮经饲比重由上年的1:1.24:0.03调整为1:1.31:0.04。
主要畜禽生产稳中有增。据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队反馈数据显示,一季度,生猪出栏1.74万头,同比增长50.5%;牛出栏0.62万头,增长49.8%;羊出栏7.82万只,增长24.1%;家禽出栏104.8万只,增长4.2%;生牛奶产量0.39万吨,增长16.4%;禽蛋产量0.08万吨,下降14%。畜禽出栏实现全面增长,牛奶产量稳步上升。
(二)工业生产回升向好,骨干行业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企业数量稳居全州七县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较1-2月加快0.1年百分点。
三大门类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4倍,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近六成行业实现增长。全市1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0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2.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拉动率居骨干行业之首,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炼焦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行业增加值增长2.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以上五个行业累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
表1: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按行业大类分一览表
小微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4家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下拉工业增速1.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10家,增加值同比增长8.5%,拉动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60家,增加值增长10.5%;微型企业20家,增加值增长15.8%。小微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3%,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6%,带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市场低迷运行,签订合同额有所下降。一季度,1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00万元,同比下降78.1%。从构成看,建筑安装业产值226.2万元;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564万元。签订合同额1763.1万元,同比下降93.3%。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89.3万元,同比下降84.7%。本地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量锐减,建筑业产值大幅回落。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开局,新能源项目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0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3%,增速较1-2月回落97.5个百分点。
新能源项目投资持续发力。在抽水蓄能电站、华能100万光伏、华能100万光伏新能源项目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一季度,新能源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94%,拉动投资38.2个百分点。
其他费用投资拉动作用显著。一季度,建设用地费等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238.5%,拉动投资35.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显著。
(五)商品房销售稳步恢复。一季度,在明都绿园、汇嘉壹号公馆、富地康城小区项目销售量增加带动下,商品房销售额达0.42亿元,同比增长725.3%;销售面积1.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6.9%。
(六)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34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75亿元,同比增长1.1%。
消费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62家,较2023年新增15家。其中,批发业新增9家、零售业新增2家,住宿业新增2家,餐饮业新增2家。商贸企业入库量增势较好,不断增添新活力。
四成行业实现增长。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的24个批发零售行业中类看,我市共占其中7个,有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42.9%。其中,家电零售同比增长21.9%,百货零售同比增长14.8%,旅游宾馆零售同比增长29.8%,餐饮零售同比下降1%,成品油零售同比下降5.1%,服装零售同比下降16.5%,燃气零售同比下降69%。
旅游市场收入向好。据文旅局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6.9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旅游收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36.4%。
外贸市场快速增长。据商工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289.34万美元,同比增长24.3倍。其中,出口额131.61万美元,同比下降22.3%;进口额4157.73万美元,同比净增4157.73万美元。
(七)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速放缓。1-2月(错月统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26.1%。5个门类“一增四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46亿元,同比增长14.1%,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5.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同比下降33.5%、28.7%、21.6%和5.2%。
(八)财政收入恢复增长。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5.3%;非税收入2.61亿元,同比下降15.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36亿元,同比下降49.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60.9%,教育支出1.46亿元,同比增长6.4%,卫生健康支出0.66亿元,同比增长1.4%,住房保障支出0.18亿元,同比增长36.1%,环境保护支出0.13亿元,同比增长9.4%。
金融信贷保障有力。据金融部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0.1亿元,同比增长11.7%;各项贷款余额293.37亿元,同比增长23.2%。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原材料供应不足,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化学行业和有色行业增速回落。一是中泰新鑫PVC生产线全线停产,产值同比下降35.6%;中泰国信订单减少,产值下降81%;普惠农业复工较晚,产量下降26.7%;中泰化学PVC价格持续回落,以上企业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占比46.1%)增加值同比下降5.4%,下拉规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新鑫矿业阜康冶炼厂原材料供应不足,3月当月停产。瑞丰铜业3月14日复产,较同期晚1个月,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增速下滑9.3个百分点;二是近六成工业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重点监测的7种工业品中4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占监测产品总数的57.1%。其中,降幅较大的有一级冶金焦下降18.2%;电解镍下降12.6%;碳化钙下降10.9%;聚氯乙烯(PVC)下降8.3%。
(二)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一季度,原煤消费量为212.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2.2%,原煤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上工业总消费量的49%,是能源消费的主要产品之一,其次是洗精煤占比19.4%,电力占13.1%。
(三)高资质建筑企业缺乏。一季度,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5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6家,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企业2家。目前没有一级和特级资质企业,承揽工程能力不足。
(四)投资项目开复工率不足。一是目前在库80个项目均为续建项目,其中,有实际工程量的项目仅有16个,占项目总数的20%,没有实际工程量的项目占80%,续建项目复工率不足三成;二是第一、三产业没有大项目支撑。一季度,第一产业无在库项目无投资;第三产业在库项目33个,其中形成有效投资项目7个,与去年同期项目个数持平,缺乏大项目支撑;三是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对全市投资贡献不足。当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仍处于开复工阶段,实物工程量较少。一季度,同比下降42.2%,低于全市投资增速43.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24.7%,低于去年同期18.7个百分点。
(五)成品油、燃气零售业态消费不足,网络零售亟待发展。一是9家成品油企业中有4家销售额下降,其中,2家企业因下游运输企业置换新能源汽车而成品油销量下降,2家企业因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和房租到期停业。2家燃气零售企业因成本比周边同行增加较多,上调燃气价格而流失客户较多,零售额大幅下降,分别下拉社零总额1.5、3.7个百分点;二是网络零售发展趋缓。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和餐费收入分别为26.4万元和10.3万元,仅占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0.1%。大部分限额以上企业无法借助电商平台拓展业务,电商网络销售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推进助企纾困,助力企业稳产扩产。一是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上下功夫,服务好中泰化学、新鑫矿业、五鑫铜业等重点企业的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落实保供稳价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供应链上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调研指导,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持续关注企业的经营难点,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夯实工业稳健增长基础;二是突出延链补链,锻长育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中泰化学等先进高分子材料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填补西北地区高端化工新材料空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五鑫铜业等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光伏、储能等优势资源,统筹推进绿电替代和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建项目进度。一是抓项目实质性开工,加强项目入库工作。发挥各部门联动作用,对于尚未开工的重点项目,立即开展实地走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助推项目尽快开工,同时,做好项目“入库纳统”督促工作;二是加强各项目主管部门之间联动,全面摸清摸准各行业各领域项目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落实落细各项服务保障举措,以精准优质的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持续形成有效投资,为投资增长增添动力;三是抢抓政策机遇,在项目储备上提质扩量,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补充到重大项目储备库中。
(三)挖掘消费潜能,激发市场潜力。一是行业主管部门把握四季消费特点、培育节庆假日消费热点、释放夜间周末周边消费潜力。围绕“五一”“端午”等时间节点,提前布局谋划,强化政企联手、全城联动,组织策划行之有效、丰富多样的惠民消费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商务、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对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限上企业高度关注,加大帮扶指导力度,从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帮助其稳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聚焦零售、住宿餐饮、家电、文化和旅游等重点行业,引进知名电商企业来我市发展,同时引导支持本地商贸企业发展网络销售,促进网上消费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