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2023年1-7月经济运行分析
索 引 号 | FK020/2023-000136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阜康市2023年1-7月经济运行分析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3-08-21 17:33:44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生产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发展态势积极向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7月,全市8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1.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4亿元,同比下降6.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37亿元,同比下降2.6%。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逐月加快,主要行业拉动明显。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低于全州平均水平(8.9)1.3个百分点,较1-6月加快0.8个百分点,较1-5月加快0.6个百分点,较1-4月加快0.6个百分点。从当月增速看,5、6、7连续三个月保持6%以上的增速。
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从轻重工业看,1-7月,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占比98.4%;轻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增速快于重工业,拉动规上工业0.3个百分点。
三大门类持续增长。采矿业高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316.2%;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6%。
骨干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六大骨干行业“三增三降”。1-7月,六大骨干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长的行业有:非金属行业、有色行业、化学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1.2%和5.3%。其中,有色行业在五鑫铜业满负荷生产带动下,增加值增速较1-6月提高8.6个百分点。下降的行业有:炼焦业、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1.2%和3.5%。
超五成大宗产品价格下降。1-7月,全市重点监测的13种工业品中7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占监测产品总数的53.8%。其中,价格降幅较大的有:一级冶金焦1515元/吨,下降41.8%;气煤焦923元/吨,下降40.5%;碳素4492元/吨,下降37.7%;烧碱2422元/吨,下降31.4%;聚氯乙烯树脂(PVC)4966元/吨,下降22%;碳化钙(电石)2654元/吨,下降11.8%。价格增长的有:精炼铜6.08万元/吨,增长17.8%;电解镍15.04万元/吨,增长9%;电解铝1.62万元/吨,增长1.8%;水泥355元/吨,增长0.6%。
工业能耗明显下降。1-7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58.0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降幅较1-6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能耗5.7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3%,降幅较1-6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骨干行业综合能耗增速呈现“五降一升”。非金属行业同比下降5.8%;黑色金属行业同比下降8.6%;有色金属行业同比下降3.2%;化学行业同比下降2.7%;电力热力行业同比下降5.2%;炼焦行业同比增长23.5%,增幅较1-6月收窄5.8个百分点,六大骨干行业能耗占总能耗99.1%。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1-7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19.1%,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3.1%)86个百分点。从产业类型看:第二产业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第一产业暂无投资;第二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21.4%,拉动投资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下降46.9%,下拉投资17.9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我市以发展新能源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全力推动1亿千瓦级光伏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中电建、鲁能新能源、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度,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8.6%,拉动投资141.7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活跃(非国有企业)。1-7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19.6%,拉动投资95.4个百分点,占全市总投资51.9%。
按投资构成看,设备工器具购置为投资主力。1-7月,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6.8%,下拉4.9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730.2%,拉动投资118.6个百分点;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45.3%,拉动投资5.4个百分点。
(三)旅游复苏步稳行健,消费市场持续活跃。7月,正值旅游旺季和暑假,旅游热度持续走高,天池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接待人次和收入大幅提高。1-7月,天山天池景区共接待游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60.9%,较去年同期加快94.9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62.7%,比去年同期加快108.7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带动消费市场持续活跃。1-7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6.1)5.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信贷支持有力。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1-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4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较1-6月收窄3.2个百分点。分税种看,税收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较1-6月提高4.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4.25亿元,同比下降18.8%,降幅较1-6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37亿元,同比下降2.6%。
据金融部门数据显示,1-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0.15亿元,同比增长34.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80.97亿元,同比增长21%。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工业能源方面:一是受市场影响,大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明显。目前,冶金焦价格同比下降41.8%、气煤焦价格下降40.5%、聚氯乙烯价格下降22%、烧碱价格下降31.4%、钢铁价格下降18.5%、碳化钙价格下降11.8%。重点支柱企业产值较同期差距较大,焦化行业产值减少5.58亿元、中泰化学产值减少10.65亿元、钢铁行业产值减少6.25亿元、中泰矿冶产值减少4.37亿元;二是创新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创新不足,工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核心关键技术储备、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资金、科技投入和人才保障要素匮乏;三是新增企业体量较小。2022年底新增规模企业16家,1-7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1亿元,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2.6%,1家企业产值破亿元,支撑力量较弱,贡献率较低;四是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六大支柱产业能耗占比较大,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9.1%,节能压力较为集中。
投资方面:一是在库项目开工率不足。截至7月底,在库项目共有100个,其中58个项目没有实质性开工,本年投资0上报,42个项目填报投资额,在库项目开工不足50%;二是第一、第三产业支撑作用减弱。1-7月,第一产业无投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同比下降46.9%,下拉投资17.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房地产业(含工业房地产)完成投资0.24亿元,同比下降53.6%,下拉投资1.6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79亿元,下降19.2%,下拉投资2.5个百分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0.05亿元,下降93.2%,下拉投资3.6个百分点。
社消零方面:一是石油制品类消费下拉明显。受国际油价震荡不定影响,国内成品油价多次下调,油价较上年相比总体回落。同时受空气质量管控影响,自7月15日开始,每天10时至20时禁止装卸油品,加油高峰时期,加油站无油可加,销售额下降。部分加油站受道路施工影响,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成品油销售企业销售额下滑明显;二是百货商超增长不及预期。今年以来,消费市场百花齐放,快递物流业全面恢复,限额以上商超人流量受到分流。部分商超税减,如晴鼎商贸订单被取消,该企业主要是给准东油田公司供应食材,今年6月招标时没有中标,目前停业状态,销售额同比下降41.7%。剔除汇嘉时代,1-7月其他商超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个百分点,销售不及预期;三是限额以上零售业态少、体量小,带动能力不足。从国家统计局《批发和零售统计报表制度》分类看,涉及零售业态的商品分类共18类,目前,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仅占7类(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类),覆盖率38.9%。缺少汽车类、药品类、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类、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五金类、棉麻类零售业态企业。
四、对策建议
工业能源方面:一是稳生产,保增长。全力做好现有六大骨干行业企业达产增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做好企业产量、产值、生产计划运行监测,分析企业经营运行走势,做到数据精准可靠;二是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产品结构,释放产能。相关部门应督促企业努力打破以传统型、资源型产业作为支柱行业的主体局面,按照环保节能标准督促不达标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对安全生产不达标等客观原因停产企业,限时督促企业整改达标,促其早日提产增效;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减少煤炭消费量。加快抽水蓄能1号机组、中电建、山东鲁能、华能新能源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使其尽早投产并网发电,从而减少煤炭消费量和工业企业对煤炭的依赖。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力促项目加快施工,增强投资发展后劲。一是紧盯时序,抓实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县级领导重点包抓、责任部门全程跟进的项目推进机制和措施,强化项目的日常调度和推进,分析解决项目落地、项目开工、项目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争取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二是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中央投资方向和自治区重大战略,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加快落实储备项目转化条件,促进储备项目向新开工项目快速梯次转化,力争谋划招引一批、前期攻坚一批、建设实施一批、建成投产一批。
社消零方面:一是加大对现有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限上企业在零售业态中的示范引领和支撑带动作用,制定奖励政策或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二是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潜力。全面贯彻落实区、州《2023年恢复扩大消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超前布局谋划,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旅游黄金期、中秋、“十一”等节假日,组织策划行之有效、丰富多样的惠民乐民消费活动。研究出台旅游消费刺激方案,促进全市旅游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等行业加快发展,不断增强旅游及相关产业对消费需求的拉动力;三是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增强消费市场发展后劲。按照“要有数、先入库”的统计原则。高度重视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扩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规模,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结构,填补零售行业空白,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