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 引 号 | FK020/2021-000085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阜康市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20:46:27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区、州、市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各项措施有力有序扎实稳步推进,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生产需求扩大,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财政收入、金融市场持续增长,旅游市场加速回暖,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根据区、州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结果,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2%,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0.65亿元,同比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0.06亿元,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比9.5∶45.6∶44.9。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牲畜存出栏实现增长。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农业同比下降1.9%(下同),林业增长8.6%,畜牧业增长3%,渔业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24.3%。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均实现稳步增长。农作物播种面积54.07万亩,较同期减少9.41万亩(下同)。其中:粮食作物18.74万亩,增加1.25万亩;经济作物32.03万亩,减少10.42万亩,预计小麦总产量6.22万吨,同比增长36.8%,小麦单产447.89公斤/亩,较上年增加15.14公斤/亩,同比增长3.5%。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禽存栏227.42万头只,同比增长34.1%;畜禽出栏214.28万头只,同比增长69.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0.74万吨、0.31万吨、0.9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6.4%、29.2%、11.1%。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4.4亿元,实现增加值32.28亿元,同比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6.5%,较1-5月提升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发电量61.4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3%;工业企业完成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新建工业项目46个,完成投资2.37亿元,续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4.91亿元;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0个,完成投资0.91亿元。
骨干行业发展良好。化学基础原料和电力、热力行业实现平稳增长,增加值较同期分别增长2.7%、3.9%;有色金属、钢铁、炼焦三个行业市场回暖,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较同期分别增长33.9%、42.3%、43.9%;建材行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产值减少,增速同比下降7.4%。
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08亿元,同比增长5.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2%,比同期提高8.23个百分点。
(三)节能降耗成效显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31.9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3个百分点,当月综合能源消费量52.9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增速较一季度持平。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能耗12.5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5.5%,全社会用电量6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9%。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48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3.7%,增幅较1-5月收窄27.1个百分点。2021年,计划实施77个重点项目中,1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建设,49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14个储备项目转新建项目9个,转化率64.3%。
从资金来源看,企业类投资9.2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74.2%,政府类投资3.22亿元,占比25.8%,企业类投资是拉动阜康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亿元,同比增长87.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45.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同比下降24%。
从入统项目类型来看,续建项目仍是投资主力。1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7.3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58.8%,其中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贡献最大。
房地产投资大幅回升,销售市场持续回暖。房地产完成投资0.67亿元,同比增长275.2%;商品房销售面积1.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商品房销售额0.68亿元,同比增长26.4%。
(五)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恢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7亿元,同比增长21.3%,较一季度提高14.3个百分点。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98亿元,同比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9亿元,同比增长43.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3.9亿元,同比增长17.4%;餐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54%。
(六)天池景区旅游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天池景区累计共接待游客125.56万人,较2019年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216.1%;实现旅游经济收入7.39亿元,较2019年增长8.65%,两年平均增长223.36%。
(七)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稳运行。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5.95亿元,增长40.5%;非税收入1.47亿元,下降44.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4亿元,增长4.8%。
(八)金融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58亿元,同比增长33.5%(下同)。其中,住户存款109.65亿元,增长16.4%;单位存款71.93亿元,增长71.8%;各项贷款余额189.3亿元,增长9.4%,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104%。
二、存在的问题
工业方面:一是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焦化等产品价格涨幅30%-60%,市场表现好于预期,但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不大,外部市场环境波动,对我市工业产品价格和需求都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二是受安全整改、销售不畅的影响,西沟煤焦、新丰化工和青龙管业三家企业停产,产值较同期减少1.02亿元。随着节能降耗措施的落实,部分高耗能行业产能未完全释放,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产能利用率57.1%;炼焦行业70.3%;钢铁行业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2%。
能源方面:“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各领域不断加大能源节约力度,尤其是针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挖潜难度越来越大,节能降耗进入“啃硬骨头”阶段。节能空间不断收窄,节能降耗压力巨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一是重点项目未按计划实施。年初列入77个重点项目中,有21个项目因手续、资金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实施,未形成有效投资,影响全年固定资产计划的实施进度。二是政府投资项目进度缓慢。上半年政府类投资项目完成3.2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25.8%,较去年同期降低16.8个百分点。民生和教育领域的投资项目整体推进缓慢,投资拉动较弱。三是旅游项目投资不足,与旅游名城定位不符。上半年,旅游类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33亿元,同比下降71.8%,主要原因是年初计划实施的新疆天池景区天墉城建设项目、天池国际露营地建设项目、万达文旅城建设项目等旅游类投资项目至今未开工建设,以旅游为主的投资项目少,投资拉动不足。四是项目单位协作不够,入库资料、施工照片提供不及时、不合格,存在被上级业务部门反复查询及退回现象。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方面:一是限额以上成品油、燃气销售企业8家,营业收入占比88%,去年疫情期间均正常营业,今年外环路限行,石油类商品相对下降。二是传统商贸企业受电商影响较大,经营空间持续压缩,传统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从新兴消费业态发展情况来看,全市24家限额以上单位中,仅有1家企业开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公共网络实现订单,我市消费升级步伐急需加快。
三、意见建议
工业方面:一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变利润为投资。持续推进氯碱化工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推进相关企业用利润变投资,继续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改善我市工业原材料供应的低附加值产业现状。二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力度。对安全生产不达标企业,限时督促企业整改达标,促其尽快复工生产,对环保限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依法依规加大治理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技改升级。
能源方面:一是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耗检测机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节能空间收窄,应建立单耗检测机制,以单耗为节能指标,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延伸产业链。二是制定能源定价机制和补贴办法,促进节能降耗。对能源生产中零排放、低排放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如对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实施补贴,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抓好项目储备工作。立足我市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有利于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补充到重大项目库中。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用好地债、乡村振兴、援疆等资金。围绕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快速形成有效投资。三是加强项目入库工作。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做好项目入库督促工作,主动对接项目业主,及时跟进项目立项、备案、批复和其它入库申报资料准备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方面:一是主管部门对传统商贸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重点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发挥旅游名城自身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均衡各个产业发展。二是努力培育新型消费。充分借鉴电商企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机制和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和扶持我市商贸企业进行网络销售,形成较有特色的消费热点,吸引本市及周边居民进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