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索 引 号 | FK020/2020-000092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阜康市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0-07-21 12:17:06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韧性进一步显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继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服务业降幅继续收窄,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依然承压运行。
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
根据区、州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98亿元,同比增长3.8%,较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67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04亿元,同比下降1.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5:54.3:37.2。
(一)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为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继续对种植业结构进行合理有序的调整,增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2.1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6.4%,较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瓜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较同期增加1.2万亩,亩均预计增收650元。经上级统计部门审定,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7.7%,较一季度提升12.7个百分点,全市农业生产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二)工业生产继续回升,民生产业继续发力。经上级统计部门审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幅较1-5月提升0.7个百分点。
三大门类生产“二增一降”。 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较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等生产企业在疫情期间对全市“稳增长、保民生”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六大骨干行业生产“三增三降”。上半年,六个主要行业中,三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较一季度增加一个行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6%。
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65.5%,较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13.4个百分点。其中,电石、聚氯乙烯树脂、烧碱产能利用率均达到100%,与一季度持平;钢材产能利用率54.9%,较一季度提升50.2个百分点;石墨及碳素制品产能利用率83.4%,提升0.6个百分点;原铝产能利用率95.1%,提升3.8个百分点;水泥产能利用率38%,提升36.5个百分点;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78.1%,提升5.9个百分点;焦炭产能利用率44.4%,提升2.4个百分点;生铁产能利用率23.8%,提升23.8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率呈现逐月提升态势,供求趋于平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3%,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较1-3月提升15.7个百分点,较1-4月提升6.3个百分点,较1-5月提升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53.18亿元,同比下降1.1%,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1天,较同期加快0.1天,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好于同期,工业产销率呈现逐月提升态势。
五大骨干行业出现亏损。上半年,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亏损4.54亿元,同比下降10.5倍。其中,焦炭加工业利润亏损0.83亿元,亏损额较同期增长41.1%;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利润亏损1.67亿元,增长16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亏损1.03亿元,增长72.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亏损1.82亿元,增长11.4%;黑色金属冶炼利润亏损160万元,增长116.9%。
(三)能耗“双控”指标持续回升,两大重点行业影响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316.1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能源消耗总量增幅较1-5月扩大2.3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6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2.7%,增幅较1-5月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45.8%,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长11.5%。影响规模以上能耗总量提升5.8个百分点。综合能源消耗量持续回升、万元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增,节能降耗工作仍需引起关注。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强劲增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动力。上半年,全市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8.1%,完成全年任务的3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6.7%,拉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拉动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87.5%,拉动投资增长86.9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低迷。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1万平方米,下降35.4%;现房销售面积0.12万平方米,下降77.4%;期房销售面积1.39万平方米,下降30%。商品房销售额0.54亿元,同比下降36.1%。其中,现房销售额0.03亿元,下降78%;期房销售额0.51亿元,下降27.1%。
(六)消费市场活力逐步恢复,商品零售业好于餐饮业。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市场人气逐步集聚,消费市场出现恢复态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3.25亿元,同比下降21.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7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42.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7.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收入11.84亿元,下降18.2%,收窄2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业降幅持续收窄,零售市场好于餐饮市场。
(七)盈利性服务业发展趋势逐步向好,景区旅游仍未跨过“寒冬”。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服务业各项经济指标开始逐步回升,发展趋势逐步向好。1-6月,全市2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下降12.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和租赁及商务盈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下降8.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2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非盈利性服务业0.06亿元,同比下降85.7%,降幅扩大52.2个百分点。
根据自治区移动旅游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池景区接待游客29.85万人次,同比下降61.3%,降幅较1-5月扩大4.1个百分点。根据天池管委会提供数据显示,天池景区实现门票收入591.2万元,同比下降86.9%。
(八)减税降费成效明显,民生类支出力度加大。上半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9.9%。今年阶段性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持续落实增值税减税降费政策,完成税收收入4.19亿元,同比下降26.4%。从主要税种完成情况看,增值税下降35.8%,个人所得税下降28.8%,企业所得税下降78.9%,房产税下降12.5%。
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78亿元,同比增长17.3%,从主要支出科目看,民生保障支出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47.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5.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6.8%。收入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成效明显;支出端力度不减,有力保障了重点民生领域稳步发展。
(九)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根据金融部门提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运行较好,存贷款均呈现两位数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6.85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单位存款41.35亿元,同比增长9.7%;住户存款96.6亿元,同比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为164.38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21.75亿元,同比增长15.3%。金融存贷比为119.2%,金融机构信贷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有力支持了疫情期间全市实体经济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有序发展。
(十)援企稳岗措施不断推进,“稳就业”成效明显。上半年,146家“四上”调查单位共解决就业人数2.17万人,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提升2.6个百分点;累计兑现工资总额7.99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一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解决就业人数1.8万人,同比增长5.9%;兑现工资总额7亿元,增长5.4%。
二、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方面:一是旱情影响还将持续。目前,井灌区不同程度存在地下水水位下降、抽水量减少的问题,河灌区则由于上游河水来水量不足,灌溉用水依然十分紧张。7月份,河灌区冬、春小麦先后进入灌浆期,玉米、打瓜、花葵等作物需水量会有所提高,水资源的紧缺情况还会加重;二是畜牧养殖成本提高。牛、羊、生猪等家禽养殖由于仔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加上饲料、人工及其他费用都不同程度上涨,导致的生产成本走高,进一步加大了家禽养殖风险,再加上中间商利润、屠宰费用等,牛、羊、生猪养殖户的收益提高不明显。
工业方面:一是受疫情和市场、环保等因素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骨干作用发挥不足。上半年,中泰化学、天龙矿业、泰华等8家大中型规上企业产值较同期减少14.45亿元,增加值减少2.6亿元,下拉规上工业增速9.7个百分点,产值所占比重较上年回落7.2个百分点;二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由正转负,回落明显。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较1-5月回落8.8个百分点。如:五鑫铜业6月设备检修电解铜生产受限,6月当月增加值增速下降31.1%,增速较5月回落89.2个百分点,下拉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个百分点,下拉幅度较大;三是主导工业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重点监测的15个产品中有9个产品价格出现下降。其中,聚氯乙烯同比下降14.3%、烧碱下降30.7%、碳素下降13.7%、水泥下降16.2%、二级冶金焦下降12.6%。
能源消耗方面:一是新增企业能耗刚性需求不容忽视。上半年,2019年至今新入规的18家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5.7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影响能耗增速上涨0.3个百分点。其中优派能源(阜康)煤焦化有限公司下半年产能会继续释放,能耗增量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二是火力发电企业原煤消耗量占比较大,完成原煤消减任务难度加大。截止6月,2家火力发电和3家自备电厂原煤消耗量282.41万吨,占全部规模以上原煤消耗总量78.7%。我市发电企业都是以热定产,如果今年有早冬出现或冬季温度较同期偏低,为保障城区正常供暖,火力发电企业将会满负荷运行,原煤消耗量会直线上升,原煤消减压力十分严峻。
固定资产投产方面:一是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替换项目不能及时跟上入统进度;二是存在未按国家规定标准提供印证资料、报送不及时、上报投资额和印证资料不一致等现象。如:中泰矿冶石灰窑装置技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泰华煤焦料场封闭工程项目等四个项目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印证资料;抽水蓄能、百润房地产项目提供资料缺少施工方盖章和签字;供电公司农网改造,新天瑞炭素工程项目上报数和印证资料不一致。
建筑业方面:一是因建筑施工工程大部分都是由建筑业企业垫资建设,待建设项目形成一定的工程量才能申请到工程款,而本地注册的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没有雄厚的资本金作保障,难以承揽到投资较大的项目,且本地开发投资较大的项目大部分都被外地企业承揽,造成我市建筑业产值偏低;二是本地注册的建筑业企业因建筑施工经营范围有限,仅能承揽到建设范围内的项目,且招投标的建筑施工项目对企业没有地域限制,更是造成本地开发投资的项目大部分被外地企业承包建设。
“四上”企业入统方面:企业运行质量不高,在库企业面临退库风险。从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来看,泰格、志恒矿业和中天恒久等12家工业企业,时代发展、天池游艇和远通运输等7家服务业企业,天池大酒店、树军美食城和利民商贸等7家批零住餐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未达到入统标准的一半,这26家企业面临退库风险。其原因是前期培育工作不充分,部分企业刚够入统条件,经营周期短,稳定性差、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退库风险大,应引起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相关意见建议
工业方面:一是加快推进规上工业存量企业产能释放。上半年,6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29家产值同比减少17.68亿元,这些企业产能未完全释放,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为企服务,开拓市场、释放产能,不断增加企业产出。同时,加快推进康龙煤矿、西沟煤矿、大黄山煤矿3家煤矿生产;二是以重点企业为抓手,实时监测主要工业产品产销情况,帮助企业解决订单、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问题,加强产销衔接,确保主要工业品价格稳定;三是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通过“扬长补短”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围绕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效能,打通企业产品销售难点提高经济效益。
能源消耗方面:一是加快引进轻工业的步伐。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等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能耗低、环境破坏力小、劳动力密集,1-6月,轻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5%,能耗比重仅占0.5%,因此引进轻工业迫在眉睫;二是加强重点用煤企业的监管。重点耗能企业是我市的能源消费主体,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应对重点企业进行全程动态监控,通过动态跟踪高耗能行业、高耗能企业用煤、用电指标的变化情况,时刻关注生产情况,调整节能力度,警惕能耗突增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评估。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要将具备开工条件的储备项目尽快转化新建项目,形成实物投资,补足入统后劲;二是各项目主管单位督促企业在每月下旬开始及时准备印证资料,月底将准备好的合格印证资料提供给统计局,确保开网即入统。严禁企业未提供合格的印证资料就在网上平台追加投资。
房地产方面: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房地产销售市场。疫情影响下,现金流紧张现象逐步凸显,运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建议出台相关房产销售政策,如银行贷款支持政策,公积金政策,购房优惠政策等,刺激房地产销售市场,推动房地产销售市场逐步回暖,让企业能尽快回款,以解燃眉之急;二是加大金融业对房地产开发的支持力度。在确保资金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房地产信贷有效投放力度,对信誉好、资金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房地产企业,在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
建筑业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在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阜康市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通过简化办事程序,精简申报材料,优化审批过程,提升服务水平,可有序引导本地建筑企业健康发展。解决本地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大力提高本地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四上”企业入库方面:一是强化部门联动,解决企业入库的实际问题。贸易企业入统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任务重,建议各相关主管部门联合排查,积极引导达规、达限企业进行入统申报;建筑业企业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新成立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名单及时抄送统计部门,并协助监测营业情况并入统;服务业行业多,涉及面广,建议各相关主管部门联合排查,督促达到规模的企业,向统计部门积极申报。二是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各行业主管部门把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将培育名单提供给统计局,统计局对“准四上”企业进行监测,有针对性的指导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