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阜康市统计局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索  引  号 FK020/2024-000116 主题分类
名        称 阜康市统计局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4-09-26 13:02:41
发文单位 阜康市统计局 发布机构 阜康市政府网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

实施单位:阜康市统计局

主管部门:阜康市统计局

目录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项目过程情况

项目产出情况

项目效益情况

五、预算执行进度与指标偏差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经验及做法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七、有关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2022年12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本次普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2024年1月1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保障落实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经费,确保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2.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主要内容:成立了阜康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内设工作组,落实内设机构人员职责分工。按照清查工作要求,召开清查动员会,开始集中“两员”利用PAD,采取“地毯式”入户清查的方法,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

组织实施本项目自202374日经《关于组建阜康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内设工作组的通知》(阜经普字〔2023〕1号文件批复,经会议,确定了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组长为郑亚玲,副组长为马峥、王海国、罗薇薇、魏子超、邓梦雅、吾里吉项目负责人为罗薇薇,组员为李阜玲吾里吉、胡冰、史饱令、祁东生、玛迪娜、阿尔达克、程雪梅、孙国斌、李镇均、刘伟龙,其中:罗薇薇负责综合工作,李阜玲负责项目宣传工作孙国斌负责方案与实施工作,吾里吉负责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孙国斌负责数据审核验收工作,罗薇薇负责资料开发工作,吾里吉负责执法检查工作,李阜玲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2023年8月至12月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发放经费人数198人,发放县市(园区)1个,发放经费次数1次,达到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效益。

3.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1)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预算安排总额为8.89万元,其中财政资8.89万元,其他资金0万元,2023年实际收到预算资金8.89万元,预算资金到位率为100%。

2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实际支付资金8.89万元,预算执行率100%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保障落实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经费,确保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等方面。

(二)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目标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绩效总体目标为: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保障落实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经费,确保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2023年计划完成发放经费人数198人,发放县市(园区)1个,发放经费次数1次,资金发放率预计达到100%,资金发放及时率预计达到100%,达到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效益,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预计不低于90%。

2.阶段性目标

根据《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2010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18〕30号)、《自治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新财预〔2018〕189号等文件的规定,结合项目实施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财务相关资料,评价小组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完善绩效目标如下:

0

1项目产出目标

①数量指标

发放经费人数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98人;

发放县市(园区)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

发放经费次数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次;

②质量指标

资金发放率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00%;

③时效指标

资金发放及时率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00%;

(2)成本指标

人均发放经费指标,预期目标值为≤45元/人;

3)项目效益目标

①经济效益指标

本项目不涉及经济效益指标;

②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指标,预期目标值为有效提高;

生态效益指标

本项目不涉及生态效益指标

④可持续影响

本项目不涉及可持续影响;

满意度指标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指标,预期目标值为≧90%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的目的

为全面了解项目预算编制合理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通过本次部门绩效评价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项目成果转化和应用,为今后类似项目的长效管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2.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此次我单位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20〕10号文件要求对2023年度我单位实施的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开展部门绩效评价。

本次绩效评价主要围绕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四个维度,对该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资金支出使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受益对象的满意度等开展综合评价。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1.绩效评价原则

依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2010号)本次绩效评价秉承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绩效相关等原则,按照从投入、过程到产出效果和影响的绩效逻辑路径,结合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实际开展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经验做法,反思项目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以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根据以上原则,绩效评价应遵循如下要求:

1科学公正。绩效评价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

2)统筹兼顾。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应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单位自评应由项目单位自主实施,即“谁支出、谁自评”。

3)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

4)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标准

我单位根据项目的实施资料研读及前期调研,结合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最终形成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结构如下(详见上传的附件)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决策

项目立项

立项依据

充分性

项目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部门职责,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依据情况。

评价标准

①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②项目立项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

③项目立项是否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

④项目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是否符合中央、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⑤项目是否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

立项程序

规范性

项目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评价标准

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②审批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③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

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

合理性

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的相符情况。

评价标准

(如未设定预算绩效目标,也可考核其他工作任务目标)

①项目是否有绩效目标;

②项目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是否具有相关性;

③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是否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

④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绩效指标

明确性

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评价标准

①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③是否与项目目标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资金投入

预算编制

科学性

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有明确标准,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是否相适应,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

评价标准

①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

②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是否匹配;

③预算额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标准编制;

④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是否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资金分配

合理性

项目预算资金分配是否有测算依据,与补助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

评价标准

①预算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

②资金分配额度是否合理,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

过程

资金管理

资金到位率

实际到位资金与预算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资金)×100%。

实际到位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预算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预算执行率

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实际支出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拨付的资金。

资金使用

合规性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评价标准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③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

④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组织实施

管理制度

健全性

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

评价标准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

②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制度执行

有效性

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

评价标准

①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

②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

③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是否落实到位。

产出

产出数量

实际完成率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实际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计划产出数:项目绩效目标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计划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产出质量

质量达标率

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产出数/实际产出数)×100%。

质量达标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实际达到既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数量。既定质量标准是指项目实施单位设立绩效目标时依据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或其他标准而设定的绩效指标值。

产出时效

完成及时性

项目实际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较,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时间:项目实施单位完成该项目实际所耗用的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按照项目实施计划或相关规定完成该项目所需的时间。

产出成本

成本节约率

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

实际成本:项目实施单位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实际所耗费的支出。

计划成本: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工作目标计划安排的支出,一般以项目预算为参考。

效益

项目效益

实施效益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置和细化。

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因该项目实施而受到影响的部门(单位)、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3.评价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采用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对项目绩效目标预期目标值与实施情况进行比较,以及采取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判的方法对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进行评价。

4.评价标准

(1)计划标准。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2)行业标准。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指参照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为体现绩效改进的原则,在可实现的条件下应当确定相对较高的评价标准。

(4)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确认或认可的其他标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1)成立绩效评价项目小组

为确保该项目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评价机构组建了绩效评价项目小组。项目小组负责建立联络制度、明确评价责任人、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具体评价等工作。

(2)开展前期调研

绩效评价项目小组依据此次绩效评价受委托内容,对拟评价的项目实施前期调研。通过调研对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实施内容、目标信息、预算信息以及其他的一些项目基本信息,有了初步了解,为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做好准备。

(3)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绩效评价项目小组根据有关规定和评价对象的特点以及前期调研收集的一些信息,拟定详细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具体实施

(1)收集基础资料

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收集项目基础信息资料,主要包括:

①被评价单位基本概况,如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②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③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

④被评价单位总结分析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报告;

⑤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

其他必要的相关资料等。

(2)整理、研读基础资料

对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读,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核实和全面分析。通过基础资料的整理、研读,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分析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实地核查的内容,为现场核查做好准备。

3.分析评价和撰写报告

1)综合分析评价

①根据所收集的基础资料,结合现场核查的有关情况,整理出绩效评价所需的项目材料和基础数据。

②将初步评价结论、调整事项、专家咨询意见和有关说明等提交单位内部讨论并征求意见。之后,对所征求的意见及时地进行收集和整理。

2)撰写报告

绩效评价项目小组依照整理、分析后的项目材料、数据资料,依据评价形成的初步结论,按照既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绩效评价初步报告,最终形成评价结果。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此次绩效评价通过组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采用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最终评分结果:总分为100分,绩效评级为“”。各部分权重和绩效汇总分值如下表3-1所示详见上传的附件

表3-1: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得分表

指标类别

1.项目决策

2.过程管理

3.项目产出

4.项目效益

合计

权重

20

20

30

30

100

分值

20

20

30

30

100

得分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项目决策由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构成,权重分20分,实际得分20分,各指标业绩值和绩效分值如表4-1所示详见上传的附件

4-1项目决策指标及分值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得分

项目决策

20

项目立项

5

立项依据充分性

2

2

立项程序规范性

3

3

绩效目标

10

绩效目标合理性

5

5

绩效指标明确性

5

5

资金投入

5

预算编制科学性

2

2

资金分配合理性

3

3

合计

20

20

20

1.立项依据充分性

①项目立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②项目立项符合《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

③项目立项与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完成国家、区、州、市重大国情国力、区情区力、州情州力和市情市力普查及抽样调查任务;拟订本市各项统计计划、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批各乡镇及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

④项目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符合中央、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⑤项目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2分,得分2分。

2.立项程序规范性

①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②审批文件、材料符合相关要求;

③事前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3分,得分3分。

3.绩效目标合理性

①项目有绩效目标;

②项目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2023年8月至12月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发放经费人数198人,发放县市(园区)1个,发放经费次数1次,达到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效益具有相关性;

③项目预期产出效益达到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

④与预算确定的项目资金量相匹配。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5分,得分5分。

4.绩效指标明确性

①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有4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②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其中定量指标7个,定性指标1个,量化率达到87.5%

③与项目目标任务数相对应。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5分,得分5分。

5.预算编制科学性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

②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匹配确保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保障落实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经费

③预算额度测算依据充分,按照标准编制预算额度8.89万元,依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符合国家标准;

④预算确定的项目资金量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2分,得分2分。

6.资金分配合理性

①预算资金分配依据充分预算资金分配依据《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办法》《阜康市统计局收支业务管理办法》充分;

②资金分配依据额度合理,与项目单位实际相适应。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3分,得分3分。

项目过程情况

项目过程管理类指标由2级指标和5级指标构成,权重分20分,实际得分20各指标业绩值和绩效分值如表4-2所示详见上传的附件

4-2项目管理指标及分值情况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得分

过程管理

20

资金管理

12

资金到位率

4

4

预算执行率

4

4

资金使用合规性

4

4

组织实施

8

管理制度健全性

4

4

制度执行有效性

4

4

合计

20

20

20

1.资金到位率

资金到位率=(8.89万元/8.89万元)×100%=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4分,得分4分。

2.预算执行率

预算执行率=(8.89万元/8.89万元)×100%=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4分,得分4分。

3.资金使用合规性

①符合国家《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2010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18〕30号)、《自治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新财预〔2018〕189号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②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③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

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4分,得分4分。

4.管理制度健全性

①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实施制度

阜康市统计局阜康市统计局定期轮岗制度》

②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4分,得分4分。

5.制度执行有效性

①遵守《阜康市统计局收支业务管理制度》《阜康市统计局预算绩效评价实施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

②项目没有调整

③项目文件、调查问卷、社会效益说明、年终总结等资料齐全并及时归档;

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确定项目所需的人力198人人员由政府单位部门抽调、街道、社区、乡镇人员组成完成培训2次办公场所为阜康市统计局会议室办公电脑为向财政局借调12台笔记本电脑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4分,得分4分。

项目产出情况

项目产出类指标由4级指标和6级指标构成,权重分30分,实际得分30各指标业绩值和绩效分值如表4-3所示详见上传的附件

4-3项目产出指标及分值情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年度指标值

标杆分值

全年实际完成值

指标得分

产出

数量指标

发放经费人数

≧198人

3

198人

3

发放县市(园区)

≧1

5

1

5

发放经费次数

≧1次

5

1

5

质量指标

资金发放率

=100%

3

100%

3

时效指标

资金发放及时率

=100%

2

100%

2

成本指标

人均发放经费

≤45元/人

12

45元/人

12

合计

30

30

1.项目完成数量

“发放经费人数”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98人,实际完成为198人。实际完成率=(198人/198人)×100%=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3分,得分3分。

“发放县市(园区)”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个,实际完成为1个。实际完成率=(1个/1个)×100%=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5分,得分5分。

“发放经费次数”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次,实际完成为1次。实际完成率=(1次/1次)×100%=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5分,得分5分。

2.项目完成质量

“资金发放率”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00%,实际完成为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3分,得分3分。

3.项目完成时效

“资金发放及时率”指标,预期目标值为=100%,实际完成为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2分,得分2分。

4.项目完成成本

“人均发放经费指标,预期目标值为≤45元/人,实际完成为45元/人。实际完成率=(45元/人/45元/人)×100%=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12分,得分12分。

项目效益情况

项目产出类指标由2级指标和2级指标构成,权重分30分,实际得分30各指标业绩值和绩效分值如表4-4所示详见上传的附件

4-4项目效益指标及分值情况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年度指

标值

标杆

分值

全年实

际完成值

指标

得分

效益

经济效益指标

/

/

/

/

/

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

有效提高

15

100%

15

生态效益指标

/

/

/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

/

/

/

满意度指标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

≧90%

15

100%

15

合计

30

30

1.经济效益指标

本项目不涉及经济效益指标

2.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指标,预期目标值为有效提高,实际完成为提高。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普查数据登记质量,确保了阜康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15分,得分15分。

3.生态效益指标

本项目不涉及生态效益指标

4.满意度指标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指标,预期目标值为≧90%,实际完成为100%。

综上,该项指标满分15分,得分15分。

五、预算执行进度与指标偏差

项目预算资金总额为8.89万元,全年执行数为8.89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总体完成率为100%。预算执行率与总体完成率之间的偏差为0%,无偏差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经验及做法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项目2023年预算8.89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支出8.89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

阜康市统计局建立健全了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做好当年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重点保障基本支出,按轻重缓急顺序原则,优先安排了阜康市统计局事业发展中关系民生与稳定的项目,切实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财务人员与项目人员沟通较少

项目人员往往只负责具体项目,而财务人员只注重事后会计核算,既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又无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2.项目档案管理效率较低

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推卸责任,档案管理人员、项目工作人员及财务人员没有对工作进行系统划分,导致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对档案管理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七、有关建议

1.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要主动加强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沟通,避免将问题带到验收环节,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项目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指导单位规范财务管理。

2.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不断对制度进行强化,确保制度的成熟,确保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及每个岗位,对分工进行明确,确保赏罚分明,从而保证各个部门都能有良好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件一、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2023年度)

项目名称

昌州财行【2023】37号 第五次经济普查“两员”补助经费

主管部门

阜康市统计局

实施单位

阜康市统计局

项目资金

(万元)

资金来源

年初预算数

全年预算数

全年执行数

分值权重

执行率

得分

年度资金总额

8.89

8.89

8.89

10

100.0%

10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8.89

8.89

8.89

-

-

-

其他资金

0.00

0.00

0.00

-

-

-

年度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保障落实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经费,确保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2023年计划完成发放经费人数198人,发放县市(园区)1个,发放经费次数1次,资金发放率预计达到100%,资金发放及时率预计达到100%,达到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效益,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预计不低于9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保障落实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经费,确保昌吉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2023年完成发放经费人数207人,发放县市(园区)1个,发放经费次数1次,资金发放率达到100%,资金发放及时率达到100%,达到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效益,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达到100%。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指标值设置依据

上年完成值

指标分值权重

指标赋分规则

佐证资料

指标实际完成值

完成率

指标得分

偏差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发放经费人数

≧198人

计划标准

-

10

按照正常比例赋分

工作资料

207人

100%

10

先按8.89万元的数人数

发放县市(园区)

≧1个

计划标准

-

10

按照正常比例赋分

工作资料

1个

100%

10

发放经费次数

≧1次

计划标准

-

5

按照完成比例赋分

工作资料

1次

100%

5

质量指标

资金发放率

=100%

计划标准

-

7

按照正常比例赋分

原始凭证

100%

100%

7

时效指标

资金发放及时率

=100%

计划标准

-

8

按照正常比例赋分

原始凭证

100%

100%

8

成本指标

经济成本指标

人均发放经费

≤45元/人

预算支出标准

-

20

按照完成比例赋分

原始凭证

45元/人

100%

20

社会成本指标

/

/

/

-

/

/

/

/

/

/

生态环境成本指标

/

/

/

-

/

/

/

/

/

/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

/

/

-

/

/

/

/

/

/

社会效益指标

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

有效提高

计划标准

-

20

按评判等级赋分

说明材料

提高

100%

20

生态效益指标

/

/

/

-

/

/

/

/

/

/

满意度

指标

满意度指标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

≧90%

计划标准

-

10

满意度赋分

工作资料

100%

100%

10

总分

100分

100

附件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分值

得分

决策 

 

 

项目立项 

立项依据

充分性

项目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部门职责,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依据情况。

评价要点:

①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②项目立项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

③项目立项是否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

④项目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是否符合中央、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⑤项目是否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

2

2

立项程序

规范性

项目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评价要点:

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②审批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③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

3

3

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

合理性

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的相符情况。

评价要点:

(如未设定预算绩效目标,也可考核其他工作任务目标)

①项目是否有绩效目标;

②项目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是否具有相关性;

③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是否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

④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5

5

决策 

绩效目标

绩效指标

明确性

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③是否与项目目标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5

5

资金投入

 

预算编制

科学性

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有明确标准,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是否相适应,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

评价要点:

①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

②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是否匹配;

③预算额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标准编制;

④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是否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2

2

资金分配

合理性

项目预算资金分配是否有测算依据,与补助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

评价要点:

①预算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

②资金分配额度是否合理,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

3

3

过程

资金管理

资金到位率

实际到位资金与预算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资金)×100%。

实际到位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预算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4

4

预算执行率

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实际支出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拨付的资金。

4

4

 

过程 

资金管理

资金使用

合规性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③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

④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4

4

组织实施

 

管理制度

健全性

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

②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4

4

制度执行

有效性

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

②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

③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是否落实到位。

4

4

产出

产出数量

发放经费人数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实际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计划产出数:项目绩效目标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计划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3

3

产出

产出数量

发放县市(园区)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实际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计划产出数:项目绩效目标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计划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5

5

产出

产出数量

发放经费次数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实际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计划产出数:项目绩效目标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计划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5

5

产出

产出质量

资金发放率

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产出数/实际产出数)×100%。

质量达标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实际达到既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数量。既定质量标准是指项目实施单位设立绩效目标时依据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或其他标准而设定的绩效指标值。

3

3

产出时效

资金发放及时率

项目实际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较,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时间:项目实施单位完成该项目实际所耗用的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按照项目实施计划或相关规定完成该项目所需的时间。

2

2

产出成本

人均发放经费

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

实际成本:项目实施单位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实际所耗费的支出。

计划成本: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工作目标计划安排的支出,一般以项目预算为参考。

12

12

效益 

项目效益 

提高普查数据登记质量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置和细化。

15

15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因该项目实施而受到影响的部门(单位)、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15

15

合计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