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阜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  引  号 FK020/2015-000001 主题分类
名        称 阜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5-07-21 18:40:06
发文单位 阜康市统计局 发布机构 阜康市政府网

2014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市党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维稳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总基调,不断深化改革和民生建设,在实现“三个率先”、建设“和谐阜康”上精准发力,全面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17亿元,增长2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5.03亿元,增长31.5%,第三产业增加值32.08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例为18.2:59.4:22.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5、17.46和2.69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8511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

二、农 业

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22.21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0.27亿元,下降7.4%;畜牧业产值21.19亿元,增长8.5%;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1.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6亿元,增长5.7%。

实现市属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2.3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增长6%;林业产值0.24亿元,增长1.2%;畜牧业产值22.91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0.06亿元,下降0.3%;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22.89亿元,增长5%。

农作物播种面积86.88万亩,较上年净增10.48万亩,增长13.71%,为多年来增长最快一年。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9.04万亩,同比减少2.03万亩,下降4.95%,占总播面积的比重为44.9%,较上年下降10.7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6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2.5%,占比较上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其中:棉花面积达2.85万亩,是上年的5.59倍;油料14.29万亩是上年的2.16倍;打瓜8万亩是上年的1.64倍;薯类1.97万亩,较上年增加0.5万亩,增长34.5%;甜菜2.19万亩,较上年稍有增加;蔬菜面积15.64万亩,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品种增多,特色瓜菜面积达到14.7万亩。

全年粮食作物总产达19.35万吨,较上年减少1.26万吨,下降6.1%。其中:小麦产量10.89万吨,下降2.85%;玉米产量8.19万吨,下降7.14%;蔬菜产量39.1万吨,增长10.17%;薯类产量5.17万吨,增长45.63%;甜菜产量12.61万吨,是上年的10.94倍;油料产量3.61万吨,是上年同期的2.18倍。

全年牲畜出栏95.15万头(只),较上年减少2.53万头,下降2.59%,其中牛出栏3.48万头(只)下降12.04%,猪出栏20.79万头(只),增长6.66%,羊出栏70.28万头(只),下降4.58%;牲畜年末存栏达29.32万头(只),增长3.63%,其中牛、猪、羊分别为4.7、3.85、20.18万头(只),分别增长8.79%、6.78%、1.87%。能繁殖的母畜19.76万头(只),下降1.1%%。全年出栏家禽1142.35万只,增长14.81%,存栏121.5万只,增长9.92%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76万吨,比上年增长6.76%。其中:牛肉产量为0.52万吨,下降6.12%,猪肉产量1.64万吨,增长7.14%;羊肉总产量仅为1.22吨,同比下降2.25%;奶类产量5.55万吨,增长2.36%。禽蛋产量1.02万吨,下降6.4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55万千瓦,较上年增长12.9%。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执行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00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74台,较上年增长3.72%,小型拖拉机3157台,下降4.82%。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1万吨,增长1.46%。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增长速度

 项   目

播种面积(万亩)

较上年增减(±%)

产 量

(万吨)

较上年增 减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86.88

13.71

 

 

  粮食作物合计

39.04

-4.95

19.35

-6.1

     水  稻

0.16

-21.57

0.08

-29.74

     小  麦

24.8

-0.18

10.89

-2.86

     玉  米

12.28

-6.82

8.19

-7.14

    #制种玉米

5.1

1.38

2.48

2.59

   棉    花

2.85

464.85

0.77

491.42

    油   料

14.29

116.14

3.61

124.64

 蔬菜(含菜用瓜)

15.64

-3.91

39.1

10.19

  #制酱番茄

0.66

-13.5

5.51

-5.89

    瓜果类

0.60

-9.53

1.48

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初步核算,全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3%。其中石油工业完成10.2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兵团工业完成增加值5.1亿元,下降23.02%。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56亿元,增长51.2%。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64.84亿元,增长44.8%。


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工业产品名称

产 量

较上年增减(±%)

原煤(万吨  )

118.71

22.9

小麦粉(吨)

46071

62.82

精制食用植物油(吨)

53

-83.33

机制纸板(吨)

2543

30.01

碳化钙(万吨)

132.97

8.01

水泥(万吨)

166.12

20.87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20.96

53.12

其中:电解镍(万吨)

1.12

8.34

电解铝(万吨)

14.82

24.61

        电解铜(万吨)

5.02

555.93

焦炭(万吨)

218.23

26.47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1092776

-0.84

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

83.34

15.46

生铁(吨)

447781

-21.77

盐酸(吨)

40335

-31.08

烧碱(折100%)(吨)

571448

4.63

聚录乙烯树脂(吨)

831881

5.37

粗钢(吨)

216510

109.11

钢材(吨)

284220

214.58

    2014年,市属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共66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5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47.2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7家,较2013年度增长10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4.4亿元,占全市全部规模企业主营收入的92.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亿元企业中主营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7家,较上年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的企业有4家,较上年增加1家,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的企业共16家,较上年增加5家。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拥有资产493.97亿元,比上年净增77.21亿元,增长18.5%;平均每户拥有资产7.48亿元,比上年净增0.27亿元。全市规模工业用电量94.41亿千瓦时,较上年的89.11亿千瓦时,增长5.3亿千瓦时,增长率5.95%。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累计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5.95倍;其中:利润总额8.01亿元,增长5.69倍。亏损企业16户,亏损面24.2%,较上年减少3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42亿元,增长8.16%。

    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出57.12亿元,增长12.2%,实现增加值13.79亿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市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12.68亿元,增长7.64%。完成竣工产值7.14亿元,下降20.3%。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056.2万元,增长了10.22倍;企业上缴税金2888.9万元,下降2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86.92亿元,增长25.3%,房地产完成投资11.34亿元,增长69%。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0.27亿元,下降70.2%;第二产业投资143.07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54.92亿元,增长121.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42.8亿元,增长9.6%,其中:制造业投资105.17亿元,增长0.6%。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地方投资193.72亿元,增长24.2%;民间投资106.12亿元,增长50.2%;房地产开发投资11.34亿元,增长69%。房屋施工面积93.63万平方米,增长20.7%;竣工面积12.77万平方米,下降64.4%。商品房销售面积29.91万平方米,下降13.5%;销售额13.49亿元,增长32.9%。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行业

投资额(万元)

较上年增减(±%)

总计

1982558

27.1

农、林、牧、渔业

2690

-70.2

采矿业

267433

63.6

制造业

1051653

0.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8946

16.1

批发和零售业

2662

77.4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625

361.7

住宿和餐饮业

45795

22.7

房地产业

154176

89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9960

198.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51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4557

140.5

教育

40102

508.5

卫生和社会工作

34347

462.7

居民服务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449

-56.7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653

5.7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7%。

   按经营地划分,城镇零售额26.52亿元,增长15.7%;乡村零售额2.62亿元,增长19%。

    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13.3%;商品零售23.23亿元,同比增长16.6%。

    按结构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2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限额以下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到83.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42个百分点。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558万人,比上年下降6.7%;旅客周转量2955万人/公里,下降8.5%。完成货运量605万吨,比上年增长8%;货物周转量69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4240辆,增长14.44%。境内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206.3公里。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正在按发展规划实施。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05亿元,增长7.9%;邮政业务总量0.07亿元,增长10.8%。固定电话用户6.4万户,增长20.53%,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户110.9部;移动电话用户18.61万户,下降10.96%,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户322.4部。

    旅游服务业提质增效。以天山天池为龙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核心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工河谷绿道系统、环湖步道体系基本形成,马牙山、白杨沟景区全面开放,创建为中国智慧旅游创新示范景区和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文化产业园区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总投资1.8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五江温泉大酒店、丝绸之路奥特莱斯等项目进展有序。旅游业态更加丰富,阜康精品一日游正式开通,梧桐沟国家级沙漠公园申报成功。全年接待游客49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8亿元,占全州旅游收入的32.8%。申达仓储、亚欧物流等重点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汇嘉时代、隆盛百货等商业街区有序推进。信息、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七、财政、金融和招商引资

    全年共组织地方财政收入23.32亿元, 增长9.34%,其中: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1亿元,比上年增收2.94亿元,增长19.5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3.14亿元,增长11.8%。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66亿元,增长19.97%。其中,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9.72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0%。其中:农林水利事务支出2.55亿元,下降23.1%;科学技术支出0.3亿元,增长3.96%;教育支出4.77亿元,增长20.9%;医疗卫生支出1.42亿元,增长15.31%;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金融、保险、中介等行业稳步发展。金融工作稳步推进。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33亿元,比年初减少0.59亿元,下降0.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11亿元,比年初增加5.08亿元,增长8.75%。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0.6亿元,比年初增加7.52亿元,增长10.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公司实现增加值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项目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129个重点项目、62个民生项目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39.5亿元,争取各类补助资金9.85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执行亿元以上项目34个,落实到位资金230.6亿元,增长35%。抽水蓄能电站、煤层气开发等重大战略项目取得突破,新能源光伏发电实现并网。援疆工作深入推进,8000万元援阜资金全部到位,9个援疆项目顺利完成。全方位帮扶木垒发展,援助资金360万元。兵地、油地、驻市单位互利共赢、融合发展。

    八、人口、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人口16.75万人,比上年减少0.17万人,下降1.01%。其中男性8.49万人,女性8.26万人。总户数5.77万户,在全部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数9.55万人,农业人口7.2万人。汉族人口11.7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99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17万人,哈萨克族人口1.51万人,维吾尔族人口1.06万人。全市户口登记新出生人口1986人,人口出生率11.8‰,全市户口登记死亡人口1081人,人口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长率5.4‰。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投入近2.4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晋阜中学、第五小学主体完工,上户沟乡东湾村等4所双语幼儿园启动建设,职业中专挂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合格市通过验收。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年末共有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师156人,在校学生1233人,普通中学6所,教师741人,在校学生8380人,普通小学9所,教师718人,在校学生,8255人。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进展顺利,在全州率先开展市直医疗机构托管乡镇卫生院工作,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大病保险试点扎实推进,财政投入180万元支付农牧民大病保险,参合率达99.7%,荣获自治区卫生应急示范市、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全市共有卫生院数(不含兵团)12个,拥有床位728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140人,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高。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西王母神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体中心投入运营,首届城市运动会、第三届西王母瑶池蟠桃会圆满精彩,《解放》、《别失八里》等优秀剧作精彩启幕,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53%、96.5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就业再就业成效明显,全年安置就业4518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成为首批自治区级创业型县市。稳步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2100元提高至4560元,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年发放各类低保金604.8万元。扶贫帮困成效明显,救助困难群众1.4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68.9万元,白杨河村实现脱贫摘帽。市场物价合理稳定,新建惠民直销店2家,试点平价餐饮店16家,发放物价补贴120万元。定居兴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新增牧民定居270户,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4013套。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个,完成外墙保温8.9万平方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职工五大险种参保率进一步扩大,五大险种参保人数15.21万人,增长8.41%。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2万人,增长26.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2万人,增长3.67%,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4万人,增长5.7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2万人,增长1.3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1万人,增长4.23%。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拥有床位319张,较上年增长16%。全年收养各类人员174人。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方位落实,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55元,增长19.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32元,人均增加1534元,增长11.12%。

    全市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和乡镇企业)3.45万人,同比增长7.36%,其中企业单位人数2.66万人,增长9.27%;事业单位0.49人,增长1.21%;机关单位0.29万人,增长1.87%。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3691元,同比增长6.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6541元,同比增长9.3%,其中:企业、事业、机关分别为57504、52202、55030元,分别增长8.9%、9.4%、11.7%,企业与事业、机关单位工资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 (市统计局: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