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昌吉社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升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建议
| 索 引 号 | FK027/2025-000052 | 主题分类 | |
| 名 称 | 转发昌吉社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升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建议 |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5-10-28 13:02:31 |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社会保险中心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随着昌吉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待遇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老年生活的质量与幸福感。近年来,昌吉市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上付出诸多努力,尤其在提档补缴政策落地后,为居民提升养老待遇提供了新路径,但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进一步提高待遇水平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务,更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研究目的
本调研旨在全面深入了解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现状,精准剖析制约待遇提升的各类因素,重点补充提档补缴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科学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待遇提升路径与策略,为政府决策、政策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推动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迈向新高度。
二、昌吉市概况
(一)人口结构与分布
昌吉市截至2024年初,昌吉市户籍人口为41.17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6.2854万人,乡村人口为14.512万人,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5514万人,且老龄化趋势逐年递增。城乡人口分布呈现出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周边乡镇相对分散的特点,这对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服务提供及提档补缴政策的下沉推广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
(二)经济发展态势
昌吉市作为新疆重要的经济节点城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农业、服务业协同发展。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667元。经济发展为提档补缴政策实施奠定了基础,但产业波动、就业稳定性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缴费能力,进而制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三、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现状
(一)参保情况概览
1.参保率:目前,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体参保率达到95%。近五年参保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存在部分中青年群体参保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保断保现象时有发生,这部分人群也是提档补缴政策需重点覆盖的潜在对象。
2.参保人群特征:参保人群年龄结构偏大,以 45 岁以上人群为主,占参保总人数的84.31%。职业分布涵盖务农、个体经营、灵活就业等多种类型,不同职业群体在缴费能力、参保认知上存在差异,其中临近退休的参保人员对提档补缴政策的关注度和参与意愿相对更高。
(二)缴费档次与补贴
1.缴费档次设置: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置了12个缴费档次,从每年最低200元到最高5500元不等。居民选择缴费档次较为集中在低、中档次,低档次(如 200 - 500 元区间)选择人数占比约79.95%,中档次(如 1000 - 2000 元区间)占比约11.23%,高档次缴费人数较少,为提档补缴政策提供了较大的提升空间。
2.缴费补贴政策:政府对应不同缴费档次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标准从最低55元到最高320元。但从实际效果看,补贴力度对居民选择高档次缴费的激励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居民因经济压力或对未来收益预期不高,仍倾向于选择低投入缴费。
(三)养老金待遇水平
1.待遇发放标准:根据现行政策,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目前为每月230元,其中:中央143元,自治区25.92元,市级 61.08元,昌吉州各县市基础养老金情况:阜康市每月259元,木垒县、吉木萨尔县、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每月235元,昌吉市、奇台县每月230元,昌吉市基础养老金自2017年10月调整15元后再未进行待遇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个人缴费积累、缴费年限、政府补贴、村集体补助及个人资助等因素计算发放。以缴费年限15年、200元缴费档次为例,居民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约为257.52元;若该居民通过提档补缴将15年缴费均提升至5500元档次,不考虑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从3825元增加至8332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从27.52元增加至599.46元,月养老待遇将达到829.46元,待遇增幅超过250%。
2.待遇调整机制:过去五年,昌吉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有过7次调整,调整幅度在每次5元到20元之间,主要依据中央及自治区政策与财政状况进行调整,尚未建立与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等挂钩的动态科学调整机制,养老金实际购买力在物价波动下有所起伏;而提档补缴通过直接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成为当前居民自主提升待遇的核心途径。
(四)提档补缴实施情况
政策落地与推广:自2023年提档补缴政策实施以来,昌吉市社保部门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进政策下沉,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线上利用社保直播、公众号短视频推送补缴案例、政策解读,线下通过政策宣讲、走访入户。截至2025年8月全市累计办理提档补缴业务1658人,补缴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55-60岁群体占补缴总数的65%,选择较高档次,如3000-5500元档次补缴的占比达75%。从区域看,中心城区及周边经济较发达乡镇补缴参与率较高,偏远乡镇参与率较低。
四、制约待遇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设计层面
1.待遇计算方式局限:基础养老金全国和自治区统一标准的部分占比较大,未能充分体现昌吉市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生活成本、物价差异。
2.参保激励机制短板:缴费补贴政策缺乏梯度性精细设计,对高档次缴费补贴提升幅度不明显,年轻居民参保多缴多得激励不足,难以吸引长期稳定的参保资金注入,影响基金积累规模与可持续性,也制约提档补缴的参与广度。
(二)财政支撑压力
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昌吉市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税收、土地出让金等,但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同时,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支出需求大,养老保险在财政预算中的占比虽逐年增加,但受限于财政总量,资金投入仍难以满足待遇快速提升需求。
(三)社会认知与参与不足
1.居民养老规划意识淡薄:大量城乡居民未充分认识到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中的核心地位,缺乏长远养老规划意识,参保多为被动跟随,对养老金待遇提升政策尤其是提档补缴政策关注度低,不了解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利益机制。
2.宣传引导不到位:政府部门、社区在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上,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张贴公告、发放传单为主,缺乏针对性与趣味性,对提档补缴的计算示例、实际案例宣传不足,未深入普及补缴流程、补贴标准、待遇增幅等相关信息,致使居民对养老保险误解、疑虑较多,参保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提档补缴专项问题
经济负担差异显著:对于低收入居民,如农村低保户、独居老人等,提档补缴所需费用仍是沉重负担,以15年补缴至5500元档次为例,需补缴7.95万元,即便是分年度补缴也很困难,导致这部分群体难以享受政策红利。
五、提升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建议
(一)优化制度设计
1.完善待遇计算模式:根据昌吉市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居民生活成本等因素,适度提高基础养老金中地方自主调整部分的比例,待遇提升与地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步,建立动态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确保养老金待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建议设立每年一次调整或按比例每年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差异化调整,对65岁以上高龄参保人员额外加发基础养老金,缓解高龄老人生活压力。
2.强化参保激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资助、利息等,建议加大缴费补贴力度,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补贴梯度,如对高档次缴费补贴比例提高10%,增设连续缴费10年、20 年等长期缴费奖励金,对45岁以下参保的年轻群体,首次选择5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额外给予一次性激励缴费补贴,按比例额外增发养老金;加大村集体补助力度,提高村集体补助金额,补助金额跟参保人个人缴费档次挂钩,进而激励参保人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并提高个人资助金额,提高资助质量,尽量往最高档次进行缴费资助,通过提高个人账户储存额的方式来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加大提档补缴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居民自主选择提高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而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一次性提档补缴至最高档次的给予100元一次性现金补贴,激发居民参保热情,尤其是吸引年轻群体早参保、多参保、长参保。
(二)提升社会认知与参与
1.普及养老规划理念:通过开展“社会保险进万家”活动,利用社区讲座、学校教育、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普及养老规划知识,提高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关注养老金待遇提升,例如将养老保险知识纳入大学社会实践课程,通过模拟参保缴费游戏、养老成本测算活动等增强青少年的养老意识,带动家庭关注补缴政策;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养老规划咨询站”,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分享参保获益案例,宣传讲解“多缴多得”的复利效应,帮助居民算清“养老经济账”;联合企业组织开展“社会保险进企业”活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定制参保指南,解决其“参保难、续缴难”的顾虑。
2.强化宣传引导:政府部门、社区转变宣传策略,打造多元化宣传矩阵,制作“养老保险100问”系列短视频(每段1-2分钟),用方言情景剧、动画演示等形式解读缴费档次、待遇计算等内容;在村(社区)宣传栏设置“养老金计算器”公示牌,方便居民直观查看不同缴费方案的未来收益,加大宣传提档补缴、集体补助、个人资助等政策力度,让参保群众知道通过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的方式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好处,提高整体待遇;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咨询平台,及时解答居民疑问,消除误解,营造良好参保氛围,提高参保率与较高缴费档次选择意愿。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本调研对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重点补充了提档补缴政策的实施情况与成效,深入挖掘了制约待遇提升的制度、财政、社会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建议,涵盖优化制度设计、加大财政保障、提升认知等领域,旨在通过“基础养老金动态增长+个人账户补缴提升”双路径,全方位推动昌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迈上新台阶,切实保障居民老年生活质量。
(二)未来展望
随着昌吉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实施效果,跟踪待遇提升动态,不断优化制度设计与经办服务流程;加强部门协同,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构建“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社会资助”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同时密切关注人口老龄化、物价波动等趋势,动态调整待遇提升策略,为昌吉市居民的幸福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