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安排
索 引 号 | FK001/2017-000035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2017年工作安排 | ||
主 题 词 | 2017 年工作安排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17-01-09 12:41:08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信息有效性 | 有效 |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州、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践行、全面落实“六个走在前列”部署,全力推进“两清两美一绿”行动,加快建设“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2亿元,增长9%;其中:一产29亿元,增长4%;二产89亿元,增长10%;三产44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5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0元,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30元,增加800元。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致力于维护稳定,推动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略)
二、致力于调优结构,推动发展质量获得新提高
围绕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坚定农业优质化、工业集群化、三产高端化发展方向,实现增长速度与经济质量、发展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以提档扩量为核心,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全面提升发展规模、水平和层次。
优先发展旅游产业。突出游客多元需求,依托特色文化、民族风情、精品线路,围绕南部自然观光游览、中部休闲度假“慢享”体验、北部沙漠极限探险,启动灯杆山景区、低空旅游、梧桐沟国家沙漠公园等示范项目,推动天山文创小镇、奥生文化产业园取得实质进展,构建全域、全时、全业的“旅游廊道”,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产业旅游化,推进旅游与生态、民俗、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体验、农业观光、乡情民宿等旅游项目,广泛开展美食文化、冰雪风情等节庆活动,构建“四季有景、各具特色、故事精彩”的开放式精品旅游线路。支持西域旅游主板上市。全年接待游客623.2万人(次),增长8%;实现旅游收入48.4亿元,增长10%。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南泉、小黄山物流园,积极发展机械维修、中转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配套项目,打造乌昌区域性物流运输集散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重点推广本地名优特产品线上销售,培育天下农仓总部和特色电商产业基地。完善城区游客集散功能,支持碧琳城打造新疆味道·主题餐饮一条街,扶持瑞成万佳、华联农贸做大做强,五江、雅轩、天山明月等星级酒店投入运营。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康养产业、会展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
(二)以提速增效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围绕工业转型提升、高新技术支撑,着力拓宽产业幅、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托自治区级装备制造业配套铸造基地和新疆铸造产品加工中心,大力发展化工机械、汽车配件、新能源设备等产业,重点支持阳煤化机、新兴铸管、金鑫铸造等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中泰化学产业链,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力促中泰化学5万吨PVC深加工生产基地、3万吨糊树脂项目投产达效,打造新疆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新疆有色、天龙矿业等集团辐射带动效应,全力推进铜、铝、镍等产业深加工,力争铜铝就地转化率达到100%,打造西北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加快煤层气、焦炉尾气等综合开发利用,加速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新疆能源阜康清洁能源多联产、光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新疆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严格按照发展规划、产业定位,科学合理布局,推进园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投入14.28亿元,实施污水处理、道路等18项基础设施,力争园区整体实现“七通一平”,阜西区实现“九通一平”。进一步创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发展活力。
扶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扶起一个、引来一批”的集聚效应,力争苏通创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干鲜林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规模,着力打造新疆新型建材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举办区域性建材交易博览会。围绕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苏通创业园交易结算、行政服务、孵化研发中心建设,推动由生产加工逐步向综合服务配套功能完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和复合利用。
(三)以提质升级为目标,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农业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在特色、优势、绿色上下功夫,努力让农区成景区、农村成景点、农民当股东。
提升基地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发展成果,构建与旅游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启动“农业公园”建设,扶持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富硒农产品三大基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打造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建成蔬菜示范基地8个。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种改良步伐,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全年出栏牲畜101万头(只)。扩展南部山区林下经济规模,建成千亩示范基地1个,开辟“以林养林”新路径。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启动农产品加工园核心区建设,紧密衔接农业产业链和农民利益链,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合作社规范准入和退出长效机制,打造星级合作社16家,规模化经营达到70%以上。积极推进外销平台建设,争创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个。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四工河水库建设,高效节水覆盖率达到85%以上。大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品一标”认证12个,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监管信息平台,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强化动植物保护、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专业化服务能力,构建功能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登记。
三、致力于优化环境,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基本的底色,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清新空气”行动。严格落实乌昌石大气联防联控要求,稳步推进神华、五鑫铜业等7家企业提标改造,全面完成国省道沿线24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市域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全覆盖,所有落后产能和“十小”企业全部淘汰,所有生产企业实现清洁能源全替代。划定城市禁燃区,农牧区禁止秸秆焚烧,集中供热已覆盖区域散烧小锅炉全部取缔。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推行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城市空气质量国家二级以上天数好于同期水平。
持续推进“清洁水系”行动。坚持“保水、治水、节水、活水”四管齐下,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效益”同步提升。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重点抓好四工河、白杨河等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新建河道断面实时监测点6个,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个。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退耕1.8万亩,用水总量控制在3.1亿方以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突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突出水系连通、功能互补,实施瑶池河、水磨河景观改造提升,引水入城全线贯通,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格局。
持续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围绕外塑形象、内优环境,加快实施30万亩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南部山区荒山绿化、中部平原林木栽植、北部沙漠植被恢复“并网连线”,重点构建三工河谷、白杨河、水磨沟、梧桐沟生态绿化长廊,全面完成G216阜康收费站至幸福路口、G335阜康过境段、S303等国省道沿线两侧宽幅绿化及景观节点工程,新增造林7.5万亩。启动8条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新建城市绿道43公里,完成阜园、康园建设,“四园一坡”多彩花系对外开放,着力塑造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绿色名片”。严格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持续巩固禁牧成果。启动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
四、致力于增强功能,推动城乡建设彰显新风貌
坚持城乡统筹、城乡同治,树立智慧管理、紧凑城市发展理念,让各族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完善城市功能。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产城融合、景城互动,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坚持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三改五化”,改造道路排水系统30公里、供排水管网9.5公里。加快推进“电化阜康”,启动特纳格尔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新建充电站10个、充电桩20个,实施300万平方米电采暖改造。优化路网布局,完成康宁路、新运路等11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彻底打通城区“断头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探索景城互动直通体验,启动公共自行车出行租赁系统,新建停车场1.16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345个。
强化城市管理。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广泛推进清扫保洁、园林绿化等向市场购买服务,城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进“美丽社区”行动,实施“七进社区”工程,争创州级美丽社区4个,重点培育3个。强化小区物业管理,提升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水平,社区物业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力培育市民城市意识,集中开展“六大整治行动”,还城市以整洁,给市民以方便。
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行动。围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产业带动、乡风文明,以农牧民为主体,争创州级美丽乡村4个,重点培育9个。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向基层延伸,九运街镇、滋泥泉子镇及花儿沟村等7个中心村实现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甘河子镇、滋泥泉子镇及12个中心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与水平。
五、致力于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深化改革释放活力,以变革创新增添动力,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紧抓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机遇,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甘河子镇打造成为产业发展良好、服务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市镇。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让群众“进一家门、办全部事”。加快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场所实现全覆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达到80%以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放宽放活社会投资,大力推行“四位一体”和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模式,推行养老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变。
推动创新阜康建设。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创新驱动行动纲要,引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孵化、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研发机构2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来阜康创业创新,创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家,让所有怀揣梦想的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加快对外开放合作。坚持景区发展互联、产品供销互通、基础设施共享,深化与周边地区经贸、文化、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新增进出口业绩企业3家。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推行第三方招商、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模式,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30家。全力支持新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安心生活、放手工作、争创佳绩。继续强化与兵地、油地、驻市单位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做好对口帮扶木垒、阿克陶工作。
六、致力于惠及民生,让群众得到更多福祉
始终把各族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九大惠民”工程,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
坚持就业惠民。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权益保护,做好被征地农牧民、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转业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全面推广建筑领域预防劳资纠纷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和保证金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5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
坚持教育惠民。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家庭困难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双语幼儿园5所,农村幼儿园应建尽建、适龄幼儿应入尽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比例达到5%以上。加快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化发展,将市一中打造成为全疆优质品牌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订单式招生+菜单式教学+跟进式就业”模式,力争职业中专升格为技师学院。
坚持医疗惠民。大力实施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工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4623万元,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3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投入使用。坚持公益属性,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高度重视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推进山西组团式援疆重点支持特色学科建设。
坚持社保惠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五大保险”应保尽保,参保人数达到21.5万人次。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强化社保基金监管,提高服务水平。整合各类救助资源,构建城乡居民一体化社会大救助体系,将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孤儿全部纳入集中供养。
坚持扶贫惠民。坚持输血和造血一体、扶贫和扶志同步,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十大专项行动”,因人因地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
坚持安居惠民。持续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实施棚户区改造4000户、乡镇安居富民600户,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地域特点、突出民族特色,配套发展富民产业,开辟农牧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坚持暖心惠民。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九到农家”工程,积极开展“五下乡”活动,完成农村公路330公里、安全饮水管网123.3公里、干支渠41公里,改造农村电网50公里,实现村村通上柏油路、户户喝上放心水、家家用上安全电。
坚持安全惠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监测预警、救援救助机制,深入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为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市。
坚持文化惠民。围绕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全面实施三级网络提升工程。加强本土民族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展示,高标准完成博物馆布展工作。用好1000万元基层文化基金,充分发挥文化社团、协会和基层文化带头人作用,广泛开展基础条件好、参与度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全市各类体育场馆分时、有序向公众免费开放。注重挖掘城市体育文化元素,积极承办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全国自行车联赛等高水平赛事。启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让一个个家庭成为温暖人心、诠释文明、传播正能量的连心桥。
重视和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认真做好人民武装、外事侨务、红十字、地方志、档案、双拥等工作。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新的一年里,市人民政府将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全力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发展、促进公平正义。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强化执法监督,着力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社会环境。
加快建设诚信政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严防“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反弹。坚决反对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大力弘扬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落实“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切实打通工作落实“中梗阻”。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资金审批流程,重点完善惠农资金发放、重大项目采购、国有资产交易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寄托着党中央和自治区、州的殷切希望,凝结着各族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十三五”发展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