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群文活动】学历史 知新疆 爱祖国 | 巧手编竹韵·纸鸢风铃

索  引  号 FK019/2025-000325 主题分类
名        称 【群文活动】学历史 知新疆 爱祖国 | 巧手编竹韵·纸鸢风铃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5-07-23 18:48:52
发文单位 阜康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发布机构 阜康市政府网

当最后一根竹签被稳稳穿织固定,当带着竹香的纸鸢风铃被小心捧在手心,阜康市博物馆“巧手编竹韵·纸鸢风铃”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竹签的纹路里藏着故事,竹编风铃的空隙间荡着心意,这场裹着竹香与巧思的活动,让一份对彼此、对文化的亲近感,悄悄落进了每个人心里。

活动刚开始,博物馆的老师笑着问孩子们:“平时见过哪些竹子做的好东西呀?”小家伙们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我在博物馆参加过装饰竹篓的活动!”“家里的凉席是竹子做的,夏天睡特别舒服”“奶奶家的笼屉是竹编的!”“奶奶用竹篦子晒豆子,还会拿竹篮盛放物品呢”“还有竹扇子,扇起来有风!”你一言我一语,原来竹子早就悄悄钻进了大家的日子里,成了再亲切不过的老伙计。

活动现场,科普环节成了大家眼里的“小知识加油站”。博物馆的讲解员拿起一根竹签慢慢说:“竹秆里的纹路像一道道细钢筋,又结实又有劲儿,不容易断,所以用它做竹编风铃的骨架才这么合适。”从竹子长多久能成材,到不同部位的硬度差异,再到“竹编框架的疏密怎么影响整体的稳固性”,一个个贴生活的小问题,让大家明白:别看这小小的竹风铃,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呢。

老师在教学时,也顺带讲了不少巧思:“编风铃的时候,竹签排列得疏还是密,会影响整体的结实度,就像咱们做事,得有章法才稳妥。”大家边听边动手,穿竹签、系绳结的时候,不光学会了手艺,还懂了老手艺里藏着的“过日子的智慧”。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比着谁的风铃挂起来更好看,谁的竹架编得更规整。竹香会散,但这场活动留下的,是对老手艺的稀罕,是对生活里小知识的好奇,更是大家凑在一起动手创作的那份热乎劲儿。以后,阜康市博物馆还会接着用手作当桥、用知识当媒,让更多人摸到文化的根,感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这份对传统的喜爱,像种子一样慢慢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