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 编织美好生活
为弘扬传统文化,搭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近日,准东街道南华路社区阜华景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指尖上的温暖”手工钩织公益课堂如期开课,吸引了辖区20余位居民热情参与,在一针一线中编织社区温情。

康菁兰 摄
分层教学,从基础到创意的指尖之旅。非遗传承人徐井飞老师以一组精美的钩织作品拉开本次公益课堂的序幕,有喜笑颜开的财神爷、雅致的团扇,还有色彩斑斓的小动物挂件等,瞬间点燃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学员基础差异,徐老师采用“分层教学法”,对零基础的初学者,从认识钩针型号、毛线材质特性讲起,逐步示范起针、锁针、短针等基础针法。对有一定经验的“老手艺人们”,则深入讲解“爆米花针”“枣形针”等进阶技巧,并指导图案配色与立体造型设计。
初学者李女士握着钩针反复练习起针,旁边的吴大姐见状主动分享经验:“手腕要放松,钩针倾斜角度大概45度更顺手。”一来一往间,原本陌生的邻里迅速熟络起来,教室里洋溢着互助互学的温馨氛围。
康菁兰 摄
多元反馈,钩织里的生活温度。“终于找到组织了!”年轻宝妈郑娇举着刚完成的粽子挂件笑言,“平时带娃之余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兴趣空间,钩织不仅能缓解焦虑,给孩子钩顶小帽子、织件小毛衣,比买的更有意义。”退休职工杨阿姨则感慨道:“年轻时钩织是为了贴补家用,如今社区搭起这个平台,让我重拾老手艺,还能和年轻人分享心得,感觉自己又‘潮’起来了!”
随着课程的推进,学员们的技艺日益熟练,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诞生了:憨态可掬的玩偶、精致的杯垫、色彩明艳的挂毯……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大家的心灵手巧,更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康菁兰 摄
长效规划,编织社区共治新图景。此次公益课堂不仅是一次手工教学,更是社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一针一线钩织的不仅是物件,更是邻里间的信任与归属感。”下一步,准东街道南华路社区将继续挖掘居民兴趣点,通过“微课堂”“微志愿”等形式,让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定期开展“民间讲师”分享会,鼓励居民互教互学。
当钩针在指尖翻飞,毛线化作斑斓图案,南华路社区的这场手工课堂,正以最柔软的方式,串联起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社区的认同。正如学员们所说:“钩织的是作品,温暖的是人心,这样的社区活动,我们打心底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