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医遍布城乡一一阜康市依托医共体打造名医基层工作室见闻
12月25日,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京发布,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其中,阜康市依托医共体打造的“名医基层工作室”脱颖而出,照亮了乡村医疗的前行道路,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阜康市,这片有着壮丽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土地,曾经也面临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困境。许多村民患病后,往往要长途跋涉前往市区医院就医,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经济负担。然而,这一切在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分三批在8个乡镇(街道)分院设立16个“名医基层工作室”后,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阜康市上户沟乡黄山村距阜康市区60多公里,由于地处偏远,村民就医非常不便。“以前村里医疗条件有限,生了病心里没底,总想着往城里跑。现在好了,城里的名医定期来村里坐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真是太方便了!”家住阜康市上户沟乡黄山村一队78岁的阿牛娃·贺德尔汗大爷激动地说。他患有高血压6年了,需要定期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以前每次去城里看病,来回路上就要花费多半天时间,让他十分苦恼。自从乡里有了“名医基层工作室”,阿牛娃·贺德尔汗大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医生不仅详细了解他的病情,还耐心地给他讲解日常保健知识,让他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名医基层工作室”的成功,源于阜康市对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探索和精准发力。阜康市整合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起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与流通。市级医院的名医专家们定期下沉到基层工作室,通过坐诊、查房、带教等方式,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乡村。
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提供
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主任于晓燕就是其中一位积极投身基层医疗服务的代表。每周三她都会抽出时间前往滋泥泉子镇分院“于晓燕名医工作室”坐诊。于晓燕名医专家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和蔼可亲。她深知乡村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望,在诊疗过程中,总是不厌其烦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还会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除了坐诊看病,名医基层工作室的专家们还注重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在查房过程中,专家们会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向乡村医生详细讲解诊断思路、治疗方法以及病情观察要点等。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三工河哈萨克族乡分院的贾丽霞医生就是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能够基层医疗骨干。她说:“以前遇到一些复杂一点的病症,心里就没底。现在跟着专家们学习,见识到了很多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处理起患者的病情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提供
为确保“名医基层工作室”的长效运行,阜康市还建立了城乡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医共体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管理提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功能,让乡村患者能够及时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也让乡村医务人员能够随时与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如今,阜康市的“名医基层工作室”已经成为当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这一创新举措,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乡镇、村就医,不仅缓解了市区医院的就医压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提供
阜康市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在农村公共服务的道路上,阜康市医共体总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探索创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让更多的乡村百姓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