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抢天机 开新局 作典范|阜康市发展新质生产力 春耕亮出“科技范”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2024-04-26 10:07:27 来源:昌吉日报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刘媛、张利军、徐靖怡报道)眼下,阜康市12.66万亩玉米陆续开播,阜康市三工河乡拜斯胡木村的种植户们正在使用智能一体化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开沟、播种、施肥、覆膜、压土工序一气呵成。“这个智能一体化播种机装有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播种路线和速度进行精量播种,1个小时可以播种15亩地,效率是过去的2倍多。”种植户王智说。

随着农业机械化与数字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定位的特点,可以帮助播种机实现精准播种,极大地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精度。相比传统的播种方式,使用北斗导航播种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行距和株距,让种植户在耕种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地操作,无论是播种、施肥还是收割,都能够做到精确无误,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减少了资源浪费。

在农机手徐万生输入了几个不同的参数后,不到一分钟,方向盘便开始转动,进入模拟自动驾驶状态,播种机在田地里的运行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U形线等所需要的其它轨迹,北斗卫星定位加惯性导航等技术的运用,给农机装上了“天眼”。“现在播种机装上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只要我们把农具的幅度、宽度、定位设定好就行,不用人工操作,对我们农机手太方便了。”徐万生说。

王智说:“自从我们安装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轨迹跟踪平均误差不到2厘米,避免了漏耕、漏播、重播,提高了工作效率,产量增加,过去我们种玉米,每亩地产量也就是400公斤至500公斤,现在每亩地都在1200公斤以上”

今年,阜康市计划总播54.3万亩,利用北斗导航等现代农业技术,逐步提高智能机械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产业化水平。“截至目前,阜康市已引进了306台安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实现了全覆盖智能化播种,解决了以往播种不直、行距不匀等问题,实现了种子播种深度相同,出苗率高、保苗齐,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阜康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余伟说。

如今,智慧农业机械成为种植户们的得力助手,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同样,在阜康市九运街镇十运村种植户闫新虎的田里,进入拔节期的冬小麦长势喜人,农机手在手机上设置好路线,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小麦田低空飞行,不断向连片的小麦喷施肥料。“我干无人机飞防作业已经4年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改变,过去需要1天才能完成几十亩麦田喷洒施肥,现在我一个人一天可以喷洒将近5000亩地。”农机手闫峰超说。

阜康市九运街镇十运村种植户闫新虎告诉笔者:“现在植保无人机飞防相比于以前的拖拉机洒药优势在于它不压苗、不伤苗,对滴灌设施没有损伤,效率也提高了,我们平时播撒的是调环酸钙,它能提高苗的成穗率,增加它的分蘖。”

连日来,阜康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科学管理技术培训,并引导种植户聘请专业飞防队伍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作业,提高规模化防治速度和效果,夯实夏粮丰产基础。“这几年,阜康市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应用水肥智能一体化灌溉系统,对田间施肥进行智能控制。今年,我们计划建立智慧农业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化的田间管理,对麦田的温度、湿度、病虫害等信息进行监测,对麦田苗情长势进行分析,为农户提供数据支撑。”阜康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徐永琪说。

近年来,阜康市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机械播种、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科技化种植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这片冬小麦地,201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在现代数字农业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了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的管理,在种、管、收方面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原来亩产在350公斤,现在提高到700多公斤。”闫新虎说。

接下来,阜康市将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通过引进无人驾驶农机、智能温室、智能养殖设备,大力推广农户使用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产品,来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阿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