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攻坚行动!阜康市全力推进农田“白色污染”防治
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时期,为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阜康市制定《阜康市残膜回收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强地膜使用、回收、处置等全过程管理,将在35万亩覆膜农作物中,推广应用20.21万亩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膜0.3万亩,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助力全市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
近日,在阜康市九运街镇七运湖村村民王兴全家的1000亩棉花地,4台大型农用机械正在播种,同时铺设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1000亩棉花,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比原来使用的普通地膜厚度增加,耐老化,而且具有防病抗虫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阜康市九运街镇七运湖村村民王兴全告诉笔者。
资料图
加厚高强度地膜,是指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的地膜,具有韧性好、强度高、易回收等特点,特别是能够减少水分蒸发,节水效果明显,是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重点推广的地膜品种。
健全残膜回收工作机制,破解农田“白色污染”困局。今年,阜康市制定《阜康市残膜回收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原则,通过财政补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等方式,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
资料图
阜康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环保办工作人员方旭说:“针对农田残膜污染的问题,我们根据水资源管理、土壤墒情、农作物种植季节等,因地制宜,从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分类推广利用无膜种植、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循序渐进,减少如玉米等农作物对地膜的依赖性,在加工番茄、籽用葫芦等作物上试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棉花上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为农户减少农资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
2024年,阜康市计划建立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无膜种植各类示范区10万亩以上,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群体示范引领效果和带动发展能力,加大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回收、转运、处置全过程宣传推广力度,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实施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奖补推广项目。
资料图
阜康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方勇介绍:“0.015毫米地膜国家每亩地补贴30元,全生物降解地膜国家每亩地补贴60元。通过补贴,提高广大种植户使用加厚膜和全生物降解膜的积极性,这几年推广的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加厚膜在全市推广了9.8万亩,今年达到了20.12万亩。”
阜康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是阜康市2024年度10个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阜康市计划建立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利用全链条管理,实施三年残膜治理行动,促进全市覆膜种植的面积100%开展残膜回收,回收的残膜100%通过“三化”(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处置,残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2024年建立10万亩以上示范区,规范膜使用-残膜回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制度,通过示范引领推广应用,到2026年全市残膜得到有效治理,耕地地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