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阜康:社火排练闹元宵 传统民俗年味浓
元宵佳节临近,为了能让群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阜康市各单位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社火排练,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
甘河子镇
在阜康产业园(甘河子镇)百人威风锣鼓队排练现场,由各族干部群众组成的威风锣鼓队,正在培训老师的指挥下,踩着鼓点,舞动着鼓棒和锣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训练。“百人威风锣鼓队”是由阜康产业园(甘河子镇)辖区企业动员140名职工组成,虽然社火表演时间紧、练习动作多,但队员们每天都抽出时间精心排练,全力把每个动作做好、做到位。
今年56岁张宝荣是山西临汾人,从小受到父辈们的影响,打得一手好鼓。此次百人威风锣鼓队筹备阶段,他主动担起总教练一职,组织队员们学习威风锣鼓。据悉,威风锣鼓流行在山西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阜康产业园(甘河子镇)全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辖区企业职工、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让大家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阜康产业园(甘河子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马强说:“下一步,我们将会组织‘百人威风锣鼓队’到各个企业进行巡演,一方面丰富企业职工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落实文化润疆工程。”
上户沟乡
60多名社火表演队的演员们,在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村的社火排练现场,踩着喜庆的鼓点,紧张的排练着。一个个动作踏着一个个节拍,红红火火的社火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也让大家在欢乐中抒发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兵团第六师六运湖农场驻阜康市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潘本华说:“我们社火表演队的特色,就是把传统的秧歌和舞蹈‘恰秀’结合到一起,为全市人民呈现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九运街镇
九运街镇百余名干部群众组成的社火表演队,正在九运街镇体育馆紧张有序地排练。伴随着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挥舞起遒劲有力的双臂,刹那间,一条金色的“巨龙”腾空而起,不断地摆出“龙嘴抢珠”“龙飞天地”等各种造型。美丽的“牡丹仙子”手捧牡丹花款款走来,演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拍都有板有眼。
亨巴特 摄
九运街镇九龙社区的居民罗建霞说:“我非常高兴能参加社火表演,我和姐妹们跳得都非常卖力,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活就如同这社火一样,越过越红火!”
九运街镇副镇长李静说:“大家参与社火表演的热情都非常高,既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继承传统文化,迎接美好的春天和幸福生活。”
水磨沟乡
在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文化活动室,琴声悠扬,社火表演者舞姿动人,神采奕奕,现场一片欢快的气氛。本次社火节目主要以舞蹈《黑走马》为主,由农牧民党员、致富能手及返乡大学生等50余人组成。
迪娜 摄
排练现场,社火表演者们踩着欢快的节奏,跳起《黑走马》,挥舞着手臂,伴着音乐声此起彼伏,整齐划一,展示出优美的舞姿。另一边社火表演者们弹起冬不拉,琴声宛转悠扬,韵味十足,展示着水磨沟乡农牧民奋勇前进的精神面貌。
迪娜 摄
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返乡大学生阿依达娜·哈吉提说:“参加此次社火表演,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了解了民俗文化知识,充分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滋泥泉子镇
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闹元宵。连日来,在滋泥泉子镇各村,锣鼓队、秧歌队、舞龙舞狮队等多支社火队伍都在加紧排练,所到之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党欣悦 摄
彩绸飞舞,耍狮舞龙。表演者们个个意气风发,身穿鲜艳亮丽的服饰,伴随着铿锵欢快的鼓点力争把每个动作做好、做到位。随着锣鼓声,色彩艳丽的“长龙”翻腾起舞,他们正在排练“游龙穿腾”等动作,舞出了丰收的喜悦,民心的奋进,更舞出了滋泥泉子镇各族群众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的精气神。
党欣悦 摄
滋泥泉子镇文体广电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芦永明说:“我们提前筹备、排练形式多样的社火活动,主要有秧歌、歌舞、旱船、舞龙舞狮等民间社火表演形式,丰富群众节日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