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阜康】城关镇:聚焦农贸市场整治 提升创城工作成效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油瓶子”和“粮袋子”,也是城市文明形象提升的关键一环。按照《阜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全面对标提质年”实施方案》提出的2022年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中的城市功能提升行动——加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主要任务,我市立足市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采取行动,找准市场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实地考察部分工作标准,从市场环境卫生、设施完善、规范经营等多个方面出“实招”,扎实推进农贸市场环境整治提升,让农贸市场环境焕然一新。
城关镇供图
城关镇实施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制,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每周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秩序问题立整立改,设施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计划,设定整改时限,层层传导,确保整改到位。机关干部每周下沉一次,以“拆清楚、扫干净、摆整齐”为基本要求,对农贸市场及沿街商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电动车乱停放等问题开展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环境治理。市场工作人员对照测评体系,逐一整改,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城关镇机关干部张小伟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市场的卫生越来越好了,经营户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意识也显著提高。”
城关镇供图
《阜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全面对标提质年”实施方案》提出的2022年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中的城市功能提升行动——加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督的原则,着力解决市域内两个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商贩占道经营、经营证照不齐、车辆乱停、杂物乱堆、广告乱贴、垃圾乱抛、线路乱拉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各行业协会管理教育监督作用,市场划行归市合理,经营户持证亮照,业主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加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优化产销对接,建立准入机制,规范现场制售食品门店经营行为,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农贸市场具有经营主体多样、流动性大、人流时段集中等特点,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大难点。为此,城关镇城北村对市场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拉网式集中整治,组织文明劝导员,每天活跃在市场内,本着“告诫为先,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市场及周边商贩占道经营、倚门出摊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加强创城宣传动员,督促商家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引导行人有序停放非机动车辆,要求市场各商户对表对标找差距和不足,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高潮。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扎实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城北农贸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换下水道盖板,对污水井进行检查,切实做到排污畅通,并消除了蚊蝇孳生。维修更换灭火器20余个、烟感器10个,新划车位100余个,确保市场硬件设施配套,每日清扫卫生,每天固定时间上门收取商户垃圾,为商户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摊位垃圾堆积。
城关镇供图
城北农贸市场负责人张希成说:“原有的标线模糊不清,不利于有序停放,导致电动车乱停乱放,容易引起通行不畅,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迅速组织人员施划标线,引导电动车有序停放,保障顺畅通行。”
在市场入口、市场内显著位置张贴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识,每日大喇叭播放创城音频资料,倡导市场经营户树立“文明从自身做起”的良好理念,弘扬社会文明诚信新风尚,进一步提升经营户和消费者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市民李建鹏说:“市场变得又干净又规整,现在不仅分好了区域,也没有杂物堆放,看起来舒心多了。”
城关镇供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城北农贸市场累计开展集中清理活动10余次,对市场外围卫生死角、杂物摆放、乱贴小广告等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清理面积3万余平方米,清运垃圾10余吨,清除小广告100余处,改善了市场卫生环境。
城关镇党委书记王志刚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农贸市场整治力度,落实长效措施,形成常态监管,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农贸市场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