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70 年工业蝶变・阜康答卷——五鑫铜业见证产业升级之路
自治区成立70年来,阜康市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疆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阴极铜生产企业,车间里的每一次设备迭代、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代工匠的成长,都如同一个个精准的坐标,标注着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坚实足迹,更凝聚着万千产业工人的奋斗力量。
9月17日,在新疆五鑫铜业捆扎智能操作车间,工艺技术员陈根喜正盯着智能系统操作面板,手指轻按按钮调控参数。杨涛 摄
9月17日,走进五鑫铜业生产车间,不见旧时的烟尘弥漫,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设备的有序运转与车间的干净整洁。工艺技术员陈根喜正操作智能系统操作面板,便完成了各项参数调控。这份从容与专业,源于他在五鑫铜业11年间与企业共成长的历程。
“我在厂里干了11年,车间的每一次设备升级都历历在目。”陈根喜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以前干活靠体力、凭经验,现在全是智能设备,按按按钮、看看系统就搞定,规范又省力。靠着厂里的培训和师傅的手把手指导,我不仅成了技术骨干,还评上了中级技工。现在设备越来越先进,产品销量越来越好,不少年轻人都愿意来这儿干。我也得继续练精技术,好好干!”
在新疆五鑫铜业的依达亚提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展示柜上,陈列着依达亚提・拜斯拉木和工作室成员们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杨涛 摄
陈根喜口中的“师傅”,正是全国劳模、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熔炼车间副主任依达亚提・拜斯拉木。作为企业发展的“老伙计”,他亲眼见证了有色金属行业从依赖“老师傅经验”到依靠 “系统性技术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刚入职那会,咱们干活全凭经验积累,新设备、新工艺跟不上,员工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依达亚提・拜斯拉木说,“这几年,企业下大力气搞技术‘换血’,从自动化熔炼炉到智能生产线,一步步升级。现在不仅产量翻了番,产品质量也大幅提升。我们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创新孵化器’,我带了15个徒弟,这些年一起啃下了20项技改难题,技术传承和创新都落到了实处。”
在新疆五鑫铜业的依达亚提技能大师工作室,依达亚提・拜斯拉木正和成员研讨技改问题。杨涛 摄
依达亚提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便以“传技艺、攻难题、促创新”为核心,成为企业技术突破的重要载体。工作室里,师徒们常围绕生产中的技术痛点展开研讨,小到设备参数优化,大到生产线改造,多项技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进一步稳定了产品品质,成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阵地”。
在新疆五鑫铜业的依达亚提技能大师工作室,依达亚提・拜斯拉木正和成员研讨技改问题。杨涛 摄
依达亚提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长,正是自治区70年工业创新生态不断完善的缩影。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熔炼车间副主任依达亚提・拜斯拉木说:“看着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我心里特别踏实。现在国家支持力度大,就盼着未来我们能拿出一流产品,让‘新疆造’铜材享誉国际。产业越来越强,我们老工人继续带徒弟、搞创新的底气和信心就越来越足了!”
在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五鑫铜业的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逐步向深加工拓展。而这背后,离不开企业在硬件升级与战略布局上的持续投入。
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汤景齐说:“为打造‘绿电工厂’,我们累计投入1.47亿元更新设备、引进智能生产线,年产能逐年提升。目前,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性专利32项。我们还计划积极拓展新能源铜产业的衍生,打造‘一带一路’铜基新材料基地。”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项技改到一套体系,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正以扎实的步伐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也成为自治区70年工业进程中一道亮眼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