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天山天池:谱写生态旅游新篇章

2025-09-02 10:51:23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金秋时节,博格达峰云雾缭绕,雪峰倩影倒映在晶莹如玉的天池湖水中,池岸云杉苍翠,松涛呼啸。新疆天山天池景区美丽宜人,大批游客纷至沓来,饱览天山深处的神奇造化。


8月26日,大批游客在天山天池景区游览。记者常谊谊 摄

“这是我第一次来新疆,天山天池的壮美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中国台湾游客许立漫步在天山天池景区环湖步道上,依山观水,为沿途美景吸引和震撼,“这里的空气质量真好,这些天然林木和山峰,完美诠释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今的天山天池景区,满眼的绿色收不住,木栈道、游客指示牌、休憩区域、餐饮超市等旅游设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在满足游客欣赏美景的同时,完美嵌入自然环境,仿佛浑然天成。

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的形成,却直指天山天池景区十余年来投入超过10亿元的生态修复之路。


8月26日,天山天池景区东小天池风景栈道,游客沿着木栈道往景区深处探索。记者常谊谊 摄

天山天池景区拥有高山冰川、湿地草甸、森林峡谷等7种自然景观,是新疆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谁料,这方美丽的山水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态危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山天池上游的天然林遭到大量砍伐,近年来天池上游地区又遭到过度放牧,森林、草场严重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天池美景面目全非。甚至天池湖出现“沙进湖退”的状况,多年来湖面缩小了3.47%。

2016年以来,天山天池景区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资金,系统推进地质灾害治理、湿地保护、人工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打响“生态恢复战”:通过实施近50万亩草场全面禁牧,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针对雪岭云杉林因病虫害等导致的退化问题,阜康国有林管理局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补植”模式,科学补植云杉、桦树等本土树种,加速森林植被恢复。

阜康国有林管理局天然林保护及公益林管理科科长王鑫介绍,整个生态修复工程将天然林保护囊括其中,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带动增强了区域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供给等生态功能,区域生态质量显著提升,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起生态保护屏障。

如今,拔地而起的一道道绿色长城改善了这个地区的生态景色。

数据显示:

天山天池区域天然林面积净增1.72万亩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加了32.8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1.35%

累计修复生态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草地植被覆盖率从2012年的34%提升至现在的90%


8月的天山天池,皑皑雪峰、湛蓝湖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记者常谊谊 摄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天山天池景区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通过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实现能源消耗强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双降。

如今的天山天池景区,电能驱动的区间车无声穿行,光伏板在服务区屋顶闪烁光亮。目前,天山天池景区已建立覆盖游船、区间车、餐饮服务及供暖系统的全链条绿电供应体系,核心区域实现100%绿电覆盖。

游船改用电动马达后,湖面再也闻不到柴油味。”从业30年的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阜康市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人员李志忠说,天山天池景区通过风电、光伏项目替代传统能源,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更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运维,形成“生态保护—绿色就业”的良性循环。


8月26日,游客在天山天池景区飞龙涧景点游玩打卡。记者常谊谊 摄

湖南的游客王希希在天山天池景区游玩时说:“整个景区没有破坏原始自然风貌,开发利用很有分寸,设施与景观浑然一体,全程用电非常环保。”

生态修复的成效显而易见。如今,天山天池景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8%;雪豹、北山羊、马鹿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频繁现身;生态好转直接带动历年旅游增长,仅今年1—7月,天山天池景区游客接待量为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元,同比增长6%。

绿色投入换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山天池的蜕变证明: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阿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