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巡礼】全国文明单位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以文明之笔绘就瑶池仙境新画卷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已在北京召开,阜康市1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一殊荣是精神文明建设征程中的又一高光时刻。此前,已获评的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均被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值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天山南北万象更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阜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发展实践,全域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为全面展现自治区成立70年来阜康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特推出【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专栏,聚焦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及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榜样力量带动全社会弘扬文明新风,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以文明之笔绘就瑶池仙境新画卷
当瑶池雪映天光、松涛轻拂流云,天山天池这幅兼具自然灵韵与人文温度的画卷。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首批5A级景区,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将文明创建深度融入生态保护、服务升级与文化创新全链条,截至2025年6月,景区游客量突破百万、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达4.2亿元,用实绩诠释着“文明赋能发展”的深刻内涵。
铸魂强基,筑牢文明思想高地
天池管委会以“阵地+活动+典型”三维发力,让文明新风成为天山天池景区最鲜明的底色。
阵地集群筑堡垒,整合20处党团活动室、生态教育基地等资源,构建“5+X”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年均开展理论宣讲与惠民活动100余场,成为阜康市文明实践的标杆阵地。典型引领树新风,持续选树“最美天池人”“最美经营户”等50余名先进典型,通过“天池零距离”全媒体矩阵讲好榜样故事,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景区上下的行动自觉。职工运动会、“天池杯”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生态实践显担当,常态化开展“植树添绿护生态”“清洁家园焕新颜”行动,2025年80余名志愿者在三工河流域新植苗木千余株,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让雪山圣湖永葆纯净。
精耕服务,用暖心细节擦亮文明窗口
从智慧升级到人文关怀,以“绣花功夫”打磨服务品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瑶池仙境”的温度。
智慧赋能便捷体验,投入4000万元打造“一部手机玩天池”智慧体系,2025年升级的“寻梦天山 做客天池”小程序覆盖51个核心点位语音导览;智能化停车场新增800余个车位,配套充电、用水等暖心服务,让科技与温情无缝衔接。志愿力量绘就亮色,649人的“瑶池红”志愿服务队作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5年“五一”假期每日动员100名志愿者开展引导、救助等服务,汉服古筝巡游等文艺志愿项目单日服务超2万人次,实现游客满意度100%,成为景区最动人的“文明名片”。规范管理护航安心,全员礼仪培训覆盖200余名一线职工,国家级导师亲授服务规范;26人专项整治专班联动多部门,年内处理警情106起、清理违规摊点7处,首问负责、投诉速办机制让“平安诚信”成为景区的坚实保障。
融合创新,以文化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文旅融合造爆款,以四季节庆为轴,打造国际冰上帆船赛、“天山50”挑战赛等品牌IP;创新推出“马上游天池”“汉服免费体验”等项目,“五一”期间每日供游客沉浸式打卡200套汉服,“二次元与自然对话”的场景刷爆社交平台。科技护遗开新局,2025年6月启动“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7月即将完成设备调试,将为世界遗产地保护提供“科技大脑”,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向奔赴。协同治理树标杆,深化“警景融合”模式,便民服务室高效处理寻物寻人等求助,市场监管部门严管涉旅商品安全,智慧系统实时分流客流,“五一”期间的精细化管理获央视、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点赞,成为文明旅游的全国范例。
从雪山倒映的静谧到志愿服务的热忱,从智慧便捷的体验到文化创新的活力,天山天池正以文明为笔,在这片瑶池仙境中续写着更动人的篇章。天池管委会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已然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让这座世界遗产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