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阜康:教育援疆谱写新章 接续奋进传递希望
“十四五”以来,特别是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山西援疆指挥部坚持把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守正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凝聚人心为出发点,硬件软件并举、输血造血并重、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新疆昌吉州阜康市教育改革与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大教育援疆投入力度和支教教师选派力度,全面提升教育援疆工作的实效与水平,有力助推阜康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座座富有特色、环境优美的校园,展现了山西省在教育事业上与阜康市共同努力绘就的美丽画卷,一次次“心连心”“手拉手”活动,见证着晋阜两地的深情厚谊。阜康市在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为推进阜康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旧貌”换“新颜”
走近阜康市晋阜小学,宽阔平整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校舍映入眼帘。这是山西省对口支援阜康市重点民生援建项目之一。投入8000万元援疆资金,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4995平方米。该校配足配齐综合实践室、心理咨询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室等多功能教室。硬件设施设备包括室内朗读综合管理平台、3D打印机、手持3D扫描仪、小学生不倒翁按摩音乐放松椅、书法室学生自动笔洗等;软件则包括小学语文汉字智能授课系统、智慧书法教学系统等,教学仪器一应俱全,满足学生各类学科教学和各大社团需求,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了一流的教育环境。
2021年5月6日,阜康市晋阜小学正式开校,迎来了新校园落成后的第一批学生。学校规划开设了36个教学班,能够彻底解决周边22个村、11个行政区1620名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校园安全教育、疫情防控教育、“校园文化墙打卡”等多种形式,确保学生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迅速调整心态,安全、顺利、平稳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除了建成的晋阜小学,阜康市城南幼儿园即将完工。位于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与阜新路交汇处的城南幼儿园投入援疆资金2115万元,占地面积78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教学楼一栋门卫室一座及教学设施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配套附属,计划设立12个班级可容纳幼儿360名。城南幼儿园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全市学前教育环境和质量,落实各项学前教育政策,改善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保障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让群众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在阜康市阜港绿苑小区以东,新运路以北,阜康市城北幼儿园也正在施工建设中。作为山西援疆项目之一,投入援疆资金2115万元,占地面积17亩,新建校舍4909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教学楼及教学设施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配套附属工程。
近年来,山西援疆各地市倾力而为,共投入援疆资金1.369亿元,帮助阜康市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为保障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智力援疆 变“输血”为“造血”
“本次签约仪式是加强晋阜两地学前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天的启动仪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晋阜两地学前人要手牵手、肩并肩、心贴心,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有家园。”阜康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伟说。9月9日,阜康市学前教育联盟园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相聚云端,举行学前教育共同体暨“手拉手”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签约仪式上,阜康市六所学前联盟园代表与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的六所幼儿园签订了“手拉手”结对共建协议书。旨在充分发挥晋阜两地优质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名特优教师、骨干园长的示范指导能力,采取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的管理模式,针对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共性问题或某一薄弱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帮扶,从而促进两地幼儿园保教水平全面提升。
教育大计,首在育人。援疆教师倾力帮助、倾囊相授,通过开展“拜师”、“结对子”、“一帮一”等方式,让本地教师汲取教学方法、管理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作为教育援疆人才,我们带着责任来到这里,就是要为这里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和无私的付出。”山西省第四批中期轮换援疆教师田永莉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关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从事学前教育30年的田永莉对此深有感触。来到新疆后田永莉入职阜康市晋阜幼儿园担任副园长,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田永莉入职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晋阜幼儿园的情况,并就如何开展两地教育教学研究、如何全方位做好“传、帮、带”工作做了详细计划。她将自己多年来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晋阜幼儿园的老师们;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点线面引领,助力阜康市增强教育软实力,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批批援疆教师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边疆人民的关爱、带着对援疆教育事业的热爱,从全国各地奔赴阜康,开启援疆之旅。坚持“立体组团”为导向,立足受援地所需和支援地所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扎实推进教育援疆。
从2018年起,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山西省共选派援疆教师100余人次赴阜康市高中小学、幼儿园援教,为阜康市各所学校输入新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教学模式。阜康市邀请山西省市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来阜康市举办讲座、教师培训、进行现场授课指导等,交流先进经验,推广好做法;接受阜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赴山西挂职学习锻炼、跟岗培训。
促进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基础更加牢固
“龚佳禧同学你好,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学期你是如何规划的呢?我希望自己可以再前进几名,向你看齐......”9月10日,阜康市第五小学学生芭莉江·托里肯向他远在山西省的好朋友发去了回信。阜康市各学校师生心系山西师生,在全市32所中小学、2000余名少先队员通过书信、抖音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万里鸿雁传真情”书信交友、“爱在云端”联谊交友活动,为两地小学生搭建起了友谊之桥。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0日,阜康市团委、阜康市教育局联合山西省团委举办2022年“石榴籽一家亲”少先队员夏令营活动,72名少先队员、14名领队分别前往山西省吕梁市、阳泉市、朔州市开展为期七天的夏令营活动。阜康市种羊场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艾加玛丽·叶尔杰甫说:“我来到山西省过夏令营特别开心,感谢山西省对我们阜康市的帮助,我希望晋阜两地的各民族兄弟姐妹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大家一起手拉手共同成长。”
活动中,晋阜两地青少年分别表演了民乐重奏《万疆》、配乐诗朗诵《鲜艳的党旗》、舞蹈《小花戏》、《黑走马》和童声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大家参观了刘胡兰纪念馆、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娘子关战斗遗址等地,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在安太堡观礼台、中煤平朔博物馆、贾家庄村史展览馆、皮影木偶剧团等地,深刻感受到了山西省的悠久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底蕴。亲身体验了非遗豆腐制作技艺、剪纸等,领略非遗传承的魅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阜康市第一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魏煜轩说:“我们参观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科普研学基地,了解了山西省的红色历史文化、煤炭发展、酒企发展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了解了南曹村的豆腐历史,亲身体验怎样做豆腐,对我来说很新奇。也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起到了涵养心灵、浸润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作为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我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传承继续延续下去。”
“青青天池畔,清清汾水边,汾水天池水相牵;巍巍博峰峻,巍巍太行美,晋阜依依心相连……”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每年暑假,山西援疆各地市还与阜康市联合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拉手”等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百余人次开展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等活动。
汾水有情,天山作证。山西人民用无比大爱书写了一篇可圈可点的教育援疆“山西篇章”。(阜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