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阜康博格达书院:翰墨飘香 书声琅琅

2022-04-01 11:10:21 来源:昌吉日报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早春三月的晨光透过浓密的树枝,抹红了博格达书院的飞檐和斗拱,让这座仿古建筑的轮廓一下子清晰起来。

博格达书院深藏于阜康市区东郊浓荫蔽日的瑶池园内,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这里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已成为阜康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说起博格达书院,不得不提一个人,孙国富。为了创建博格达书院,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汗水和心血。

阜康市朗诵艺术协会的朗诵爱好者开展朗诵活动。 孙国富 摄

这事要从2017年3月说起,当时,阜康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孙国富结束了为期两年的驻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生活,回到了市委宣传部文联办公室。阜康市文联成立十多年,有作家、美术家、书法家等八个协会和300多名会员,但是,没有专门的学习、创作和交流场地,一直靠“打游击战”,这件事始终让孙国富无法释怀。

一天傍晚,孙国富来到瑶池园散步,看到园中有一座名叫“白杨驿站”的仿古建筑物闲置在那里,他的心中立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将这座建筑改作一座书院,让文学艺术爱好者在这里学习、创作和交流,该有多好啊。

博格达书院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成为阜康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孙国富 摄

早在公元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阜康就设立了一所书院,名曰“博山书院”。博山书院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它的文化基因和精髓却一直流淌在阜康人的血脉中。

孙国富连夜奋笔疾书,给市委写了一份报告,第二天早晨就将报告送到市委书记手中。两天后,市委书记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瑶池园现场办公,决定将白杨驿站划归阜康市文联,并改建为“博格达书院”,拨付专款购置桌椅、电脑等学习创作用具。

一座书院落成,不仅是人之幸,更是城之幸。

从那一天开始,孙国富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书院的建设中去,经常组织各协会开展学习、创作和交流活动,乐此不疲。

孙国富心怀一个美好的愿景,让环境清雅,书院书声琅琅,翰墨飘香。他默默无闻地在书院劳作,用借来的手推车把书院大厅花圃里的建筑垃圾拉出去,再到附近的农田里拉来肥土,在花圃栽种了南方的竹子和各种花卉,起早贪黑给竹子和花卉松土、施肥、喷水,用双手和汗水在这个边疆小城营造出一个具有江南园林文化意境的书院,为人们创造优雅、舒心的学习环境。

2017年6月,孙国富打破市文联现有的协会建制,以阜康市一个民间诵读爱好者群体为基础,成立了阜康市朗诵艺术协会,全市各行各业120多名诵读爱好者加入协会。协会每周末在书院开展诵读活动,阜康人民广播电台两位退休的国家一级播音员成为协会的负责人,并坚持为大家进行诵读指导。协会建立了朗诵爱好者微信群,吸引800余名朗诵爱好者参加。这是新疆第一个朗诵艺术协会,他们走进乡村、社区、学校朗诵中外文学经典,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引领了阜康市的全民阅读活动。现已举办朗诵和培训活动100多场次,还应邀到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参加大型文艺晚会的朗诵,成为阜康市文联最活跃的一个协会。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文化润疆”战略,文化润疆,关键在一个“润”字。用什么去“润”、怎样去“润”?孙国富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撰写了《用中华优秀文化润泽阜康大地》的文章,在市政协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了“培根行动”和“铸魂计划”。他在博格达书院设立了书法、美术、音乐、摄影等人才工作室,并利用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设施资源,组织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书法、美术、摄影等文艺人才到乡村社区收徒传艺,让每个乡村都有本土生长、并能够长期扎根的文艺人才。他先后多次组织书法家协会骨干会员到滋泥泉子镇街北村、城关镇头工中心村和多个社区开展书法培训和指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基层。

阜康市书法家协会是首批入驻书院的一个协会。五年来,博格达书院为这个协会的创作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先后培养出13名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

阜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候云杰说:“书法家协会能有这样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阵地,都是孙主席的努力和用心。也是因为有博格达书院,让我们有了自由创作和活动的场地。自从书院建成后,每天,我都会到书院里坐坐,写写字,读读书。即使什么都不做,静坐也十分美好。”

走进博格达书院二楼,“顾本荣美术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玻璃橱窗上装饰着大大小小的国画扇面,透过玻璃窗,一把古筝,一组木质桌椅,大大小小散落的特色小物件。淡雅舒适,感知布置人的高雅品味。沙漠里随处可见的“风滚草”被细心装点,变成了屋子里最别致的风景。

博格达书院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细心雕琢的成果,阜康文联各协会的文艺爱好者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 看到有记者来访,顾本荣迫不及待的与记者分享了她与书院的故事。那是一个夏日的雨天,已是午后,但醉心创作的顾本荣早已忘记了饥饿。雨天的书院显得格外静谧,只听得见雨水滴滴答答的声音,屋外人只知大雨滂沱,却不知晓屋内人心静如水,醉心创作。惟在这天地间,独辟一方属于自己的阵地,挥毫泼墨都显得是那般潇洒自如,这应是人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顾本荣说,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就是在书院里,可以安静的享受创作的时光,本是浮躁或郁郁的心境,进入书院,瞬间烟消云散,书院仿佛有魔力。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孙国富,但是,直至采访的最后,孙国富都不曾主动提起自己为书院做过什么。但是如若有机会到访博格达书院,你就会理解,有一种致敬,是你无需多言。因为在成果面前,语言更显苍白无力。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和昌吉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孙国富,同样在这样一个典雅、温馨的学习创作天地里,酝酿、构思、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他的摄影作品《我们的节日》《小院大爱》先后荣获昌吉州文艺“奋飞奖”,他在新华社、新疆日报、昌吉日报副刊发表了《边关明月》等大量的摄影和文学作品。

如今,博格达书院已经成为阜康市乃至昌吉州、自治区有关部门各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举办场地。昔日的阜康博山书院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早已融入了阜康大地,更融入了阜康人的血脉。

247年后的今天,博格达书院成为阜康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向人们开启了一扇清雅的文学艺术之门,承载着崇文重教、传承文化、延续文化血脉的时代大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