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2024年1-10月经济运行分析
索 引 号 | FK020/2024-000171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阜康市2024年1-10月经济运行分析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4-11-25 12:13:13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今年以来,阜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会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足干劲,承压前行,着力研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瓶径问题,持续落实落细“两新”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农业生产支撑明显。据州统计局反馈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阜康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半年(4.7%)提高4.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农业产值增长12.6%;林业产值下降27.4%;畜牧业产值增长10.3%;渔业产值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下降1.8%,前三季度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0.5%,拉动增长6.9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明显。
冬小麦播种情况。根据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冬小麦计划播种面积10万亩,10月底已全部播种完毕。
(二)10月当月增速由负转正,工业生产稳步回升。10月,全市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加快9.6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1-10月,规模企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9月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低于全州(15%)3.5个百分点。
三大门类全面增长。从三大门类看,1-10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4.1%、7.8%、51.1%,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3、2.7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1-10月,全市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57.1%。8个重点行业(占比超过1%的行业)“7增1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5.1%、67.6%、33%、36.5%、14.9%、4.6%、0%,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贡献率达68.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占规上工业的1.8%,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10月份,5个行业增速比9月提高或降幅收窄,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2%、20.9%、1.6%、75.7%,增速分别提高22.1、5.2、26.6、10.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降幅比9月收窄2.8个百分点。3个行业增速比9月回落或降幅扩大,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87.9%,增速回落6.9、598.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0.6%,降幅扩大47.6个百分点。
从工业产品产量看,仅三成产品产量实现增长。1-10月,在统计的4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33.3%。熟肉制品产量同比增长43.7%;镍产量同比增长36%;化学试剂产量0.13万吨,同比增长28.1%。
从工业价格看,六成大宗产品价格下降。在统计的13种大宗工业产品中,9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下降面为61.5%。其中,电石、电解镍、烧碱、钢材、碳素、PVC、水泥、小麦粉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6.7%、13.2%、12.8%、12.1%、11.8%、9%、5.7%、1%个百分点;精炼铜和电解铝价格分别同比增长15.7、6.4个百分点。
从能源消费看,能源消费发展稳步推进。1-10月,全市规模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6%,降幅较1-9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降幅较1-9月收窄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用电量113.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产量同比增长88.9%;热力增长1.5%;发电量116.44亿千瓦时,增长19.1%,其中,新能源发电量21.09亿千瓦时,增长61.1倍。火力发电量95.35亿千瓦时,下降2.1%。新能源发电量占规上发电量18.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第三产业投资增势良好。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5.1%,降幅较1-9月扩大1.6个百分点,低于全州(17.4%)32.5个百分点。剔除新能源项目投资,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9倍,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6.4%,下拉固定资产投资24.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发电项目6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5.2%,下拉固定资产投资3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0%,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
新建项目拉动作用显著。1-10月,新开工项目67个,较去年同期多48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6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7.7个百分点。
8个重点行业投资“6增2降”。8个重点行业投资中(占比超过1%的行业),采矿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6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85.9%、96.7%、100%、179.2%、93.3%、543.1%,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2.1%, 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2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6.6%、29.6%,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5.3%,下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0.23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占比近九成。1-10月,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7.5%。其中,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个,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2%。
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呈快速增长。在山水华府、汇嘉广场、汇嘉壹号公馆等项目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9.4%,拉动投资1.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01.6%,增速较1-9月加快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82.9%,增速较1-9月加快63.5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平稳复苏,旅游市场收入向好。1-10月,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增速较1-9月回落1.6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政策政策效果加快显现。从商品类值看,10月份,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类、家用电器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共拉动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3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5.4%,比上月加快636.3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0%,比上月加快150个百分点。1-10月,限额以上12类商品零售类值中“10增2降”。增长的10类商品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9.2个百分点。其中:日用品类增长27.9%;粮油食品类增长16.4%;饮料类增长99%;烟酒类增长11.7%;化妆品类增长2.3%;8家限上百货超市完成零售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2.1%,占限上零售总额46.3%,拉动限上零售总额增长4.6个百分点。下降的2类商品中,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37.8%,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下降22.6%,合计下拉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速12.9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收入向好。据文旅局提供数据显示,1-10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60.4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实现旅游收入58.79亿元,同比增长47.1%。
外贸市场快速增长。据商工局数据显示,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85.5%。其中,出口额0.05亿美元,同比下降34.2%;进口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4%。
(五)服务业低迷运行,促增提质需加力。1-9月(错月统计),4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5%,降幅较1-8月收窄3.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负增长态势。9个行业大类中,房地产业、水上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其他服务业5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94.9%、31.9%、13.6%、12.5%、8.1%,合计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29.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道路运输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商务服务业4个行业营业收入为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51.3%、47.9%、35.6%、1.1%,合计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0.3%。
(六)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1-10月,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1-9月回落7.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8.6%;非税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3.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5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1-9月扩大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收窄6.3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10.05亿元,增长276.2%。
金融供给保障有力。据金融部门数据显示,1-10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1.7亿元,同比下降2.6%;各项贷款余额319.47亿元,同比增长16.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小幅回落,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压力较大。一是受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化学行业拉动作用持续减弱。10月,碳化钙(电石)价格同比下降16.7%,PVC价格同比下降9%,烧碱价格同比下降12.8%,三胺价格同比下降14.9%。化学行业拉动率为0%,拉动作用较1-9月、1-8月、1-7月分别回落0.2、0.6、1.2个百分点;二是有色金属行业受企业检修增速回落,五鑫铜业从10月6日开始进入年度检修期,计划11月下旬恢复生产,预计11月精炼铜产值产量大幅下降,影响有色行业增速回落;三是钢铁行业本年受钢材市场大环境不景气影响,钢铁行业2家企业提前进入冬休停产,1家企业2024年全年停产,影响本年产值增长。
(二)投资提速增长动力不足。一是重点领域增长乏力。1-10月,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6.4%,下拉投资24.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6%,下拉投资12.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8.7%,下拉投资34.8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新能源项目)投资不及预期。从重点项目看,与年初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完成率较低的有:中泰矿冶50万千瓦光伏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占年初计划的11.4%;鲁能多能互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占年初计划的16.5%;中泰新能25万千瓦光伏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占年初计划的15.3%;华能100万光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占年初计划的63.8%。
(三)消费市场面临挑战。一是消费结构有待优化。限上消费品市场过于依赖基本生活类和石油及制品类等商品,1-10月,9家限上成品油企业完成零售额同比下降10.6%,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2家燃气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72.76%,下拉限上增速2.1个百分点,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主体;二是限额以上零售业态少带动不足,培育招商力度不够,缺少部分产业门类。从《批发和零售统计报表制度》分类看,涉及零售业态的商品分类共有18个类值,目前我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仅占11类,缺少药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类、棉麻类等零售业态企业。
三、对策建议
(一)全力“稳工业”。一是加大助企服务力度,提高产能利用率。密切关注重点企业动态,积极听取企业诉求建议,全流程跟踪、闭环解决企业反馈问题。加快推进中泰化学等企业的PVC和电石法工艺升级改造,督促五鑫铜业通过消纳库存、增加稀贵金属产量等方式填补停产造成的缺口,鼓励引导中泰矿冶、新鑫矿业等支柱企业达产增效;二是强化精准帮扶,克服重污染天气限产影响。面对采暖季,进一步统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企业产能释放,充分研判重点企业重污染天气限产措施,在不影响重污染天气措施响应落实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释放企业产能;三是持续抓好“升规入统”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企业培育力度,重视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扶持,选择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引导和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全力保障原始黄金乳业、丝路时代等4家企业11月完成“升规入统”。同时加快在建工业项目进度,切实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促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奋力“扩投资”。按照昌吉州经济运行调度会会议精神,11月完成5个亿,12月完成2个亿的目标任务,后两个月要多措并举,集中发力,增加有效投资。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统筹调度,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实际困难,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支付结算,快速形成有效投资;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足项目谋划储备。全面落实国家、区、州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建设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坚持服务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民间资本参与领域,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制造业项目,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增长。
(三)合力“促消费”。一是充分发挥“两新”政策效应,持续加大国家和自治区消费券的宣传力度,加强工作统筹,强化精准施策,抓好供需对接,加大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促消费力度,积极组织百货、汽车类限上零售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加大政府单位对限上单位采购力度;二是推动商贸行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政策扶持和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和服务进入本地消费市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支持本地商贸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及创新商业新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直播带货等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高度重视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工作,加强商贸企业的储备力量。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结构,挖掘培育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填补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书报杂志类等零售业态空白,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