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阜康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索  引  号 FK020/2024-000069 主题分类
名        称 阜康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4-07-25 20:53:00
发文单位 阜康市统计局 发布机构 阜康市政府网

上半年,阜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区、州各项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市委七届历次全体会议决策部署,全市上下以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冲刺的拼劲促增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强趋势前瞻研判,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积极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困难问题,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部分经济指标下行压力加大,增长有所放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昌吉州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上半年,阜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97亿元(含兵团),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总量居全州七县市第4位,增速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9%)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3.67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低于全州平均水平(14.5%)0.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9.67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低于全州平均水平(3.1%)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夏粮生产获得丰收,畜牧业稳定发展。根据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上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2.3万亩,初步预测小麦总产量5.01万吨。其中,冬小麦总产量4.85万吨,春小麦总产量0.16万吨;夏粮单产有所增加,平均单产501.1公斤/亩,同比增长7.7%。其中,冬小麦平均亩产505.92公斤,春小麦亩产390.79公斤。

畜禽生产较为稳定,产品产量供应充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队反馈数据显示,上半年生猪出栏3.46万头,同比增长53.5%;牛出栏1.16万头,增长40.4%;羊出栏13.4万只,同比增长20.5%;家禽出栏182.48万只,下降4.2%;生牛奶产量0.73万吨,下降10.3%;禽蛋产量0.19万吨,增长5.2%;猪牛羊禽肉产量1.04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59.1%、57.4%、15.1%、4.3%。畜禽生产基本保持稳定。

(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新增企业拉动明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9.9个百分点,低于全州1.8个百分点,企业个数和总量稳居七县市第1,增速第3。

制造业贡献突出。从三大门类看,3家采矿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百分点;79家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8百分点,贡献率75.9%;15家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及供应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6百分点。三大门类占规上工业比重2.9 : 90.2 : 6.9,制造业贡献突出。

传统优势行业支撑有力。分行业看,全市1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63.2%。其中,有色金属行业工艺升级,铜、镍产能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天龙矿业新增7台电解槽,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4%;新鑫矿业原材料充足,电解镍产量同比增长211%,电解铜产量同比增长347%,带动有色行业实现增加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4.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新建企业康义化学新增年产2万吨水合肼产能,新增产值1.26亿元。中泰化学满负荷生产,烧碱产量同比增长7%,PVC产量同比增长6%,带动化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较一季度加快7.5个百分点,增速实现由负转正,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天山水泥、神火碳素、和润化工稳定生产,带动非金属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三大行业是全市规上工业的“压舱石”。

五成产品产量实现增长。统计的41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21种实现增长,增长面51.2%。其中,三位数增长的有:电解镍同比增长211%;两位数增长的有:熟肉制品增长47%,罐头增长34%,合成氨增长18%;个位数增长的有:烧碱增长7%,水泥熟料增长6%,电解铜增长5%,电解铝增长4%,聚氯乙烯树脂增长3%;下降的有:铜材下降51%,盐酸下降44%,水泥下降26%,粗钢下降8%,小麦粉下降8%,硫酸下降6%,平板玻璃下降3%,电石下降3%,碳素下降2%,钢材下降1%。

新入库企业拉动明显。上半年,新建投产企业3家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7.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

公有及非公经济协调发展。规上工业企业中,公有制经济企业25家,增加值占比72.2%;非公经济企业72家,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7.8%;上半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能源生产保供有力,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规上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1%;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1%;规上工业用电量6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产量增长89.7%;热力产量增长6.3%;发电量68.35亿千瓦时,增长15.9%,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0.86亿千瓦时,增长76.6倍。火力发电量57.49亿千瓦时,下降2.3%。新能源发电量占规上发电量15.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5.7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承压运行,签订合同额不足。上半年,全市1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0.98亿元,同比下降22.4%。从签订合同看,签订的建筑合同额2.09亿元,同比下降36.9%。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0.9亿元,增长54.2%;上年结转合同额1.19亿元,下降56.3%。从行业看,房屋建筑业产值0.81亿元,同比下降4.9%,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0.08亿元,同比下降65.4%;建筑安装业产值0.03亿元,同比下降72.5%;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0.06亿元,同比增长0.3%。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1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12.9%,低于全州23.5个百分点。总量居七县市第2位,增速第6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没有投资额,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3%,下拉投资1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7.7%,拉动投资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最高,第三产业拉动最大。

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华能100万光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中电建60万千瓦光伏+6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鲁能多能互补项目、昌吉国投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项目、天龙矿业自备电厂绿电替代 15 万千瓦光伏项目、中泰矿冶阜康市5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63.1%,为全市投资作出重要贡献。

其他费用投资拉动作用显著。从投资构成看,建安类投资同比下降4.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下降30%;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62.8%,拉动投资5.9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显著。

(五)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39.8%。商品房销售面积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00.5%;商品房销售额6490万元,同比增长340.6%,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11.8%。房地产待售面积同比下降2.5%。

(六)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1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高于全州2.8个百分点(全州-2.6%)。总量居七县市第2位(低于昌吉市63.13亿元),增速第4位(低于玛纳斯县1.6%、木垒县1.5%、呼图壁县1.3%);其中,34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8亿元,同比下降4.4%。

百货零售拉动有力。限额以上8家百货零售业企业完成零售额7122万元,同比增长10%,占阜康商贸销售额48.3%,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个百分点。百货家电稳步增长,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个百分点,百货零售是带动商业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旅游市场收入向好。据文旅局提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38.61万人次,同比增长65.7%;实现旅游收入29.14亿元,同比增长105.6%。

外贸市场快速增长。据商工局提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61亿元,同比增长143.7%。其中,出口额0.19亿元,同比下降19%;进口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62.3%。

(七)规模以上服务业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市4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同比下降30.7%。其中,12家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5.6%。分行业看,5个行业“二增三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4.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1亿元,同比增长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分别同比下降39.4%、27.5%和25%。

(八)财政收入小幅下降。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2亿元,同比下降1.2%。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7.58亿元,同比增4.3%;非税收入3.53亿元,同比下降11.2%;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7亿元,同比下降26.5%;从支出构成看,主要集中在教育、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农林水务等民生领域,支出合计14.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1.7%。

金融信贷保障有力。据金融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3.23亿元,同比增长0.3%;各项贷款余额300.49亿元,同比增长17.9%。金融存贷余额持续增长,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主要指标回落明显,经济向好势头有所减弱。上半年,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回落态势,下行压力加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9%,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2.4%,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0.7%。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有上年高基数影响,但也反映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稳中有忧,风险挑战任然较多。

(二)工业高质量发展压力较大。一是大宗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支柱企业产值减少。6月,大宗工业产品烧碱均价同比下跌6.8%,钢铁价格下跌6.5%,碳素价格下跌14.5%,影响中泰化学、闽新钢铁、神火炭素产值较同期分别减少1.2亿元、1亿元、2.6亿元;二是市场需求不足,影响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上半年,纵鑫银供应链、云添铝业受市场低迷没有订单处于停产状态,新兴铸管因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减产运行,影响钢铁行业和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分别下降7.4%、24.3%,下拉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资金周转问题凸显。受产品价格下跌赊销和未及时清账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26.78亿元,同比增长27.3%,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1.5天,同比增加2.7天。应收账款38.67亿元,同比增长6.3%。在存货、应收账款“双高”情况下,企业资金压力较大,若发生存货持续跌价或坏账,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巨大风险。

(三)能源消费仍需高度关注。一是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刚性消耗居高不下。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在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占比达到99.4%。由此可见,我市能源消费主要来自刚性消费,节能压力和难度依然巨大;二是我市原煤消耗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而将煤炭作为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或就地转化的企业相对较少。上半年,全市煤炭消费量485.38万吨,其中,火力发电企业煤炭消费量290.04万吨,占全部煤炭消费量的比重达到59.8%。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绿色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四)高资质建筑企业缺乏。建筑企业的资质等级标志着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上半年,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15家建筑业企业中,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6家,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企业2家。目前没有一级和特级资质企业,直接影响到大型工程竞标的中标率,使一些质量要求高的大型工程被外来大型建筑企业竞得,我市建筑业企业承揽工程能力不足,缺乏高资质建筑企业影响全市建筑业经济发展。

(五)固定资产投资基数较大,增速放缓逐步凸显。一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一产无投资,三产投资仅占全市总投资的11.3%,不足八分之一,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二是民间投资活力有待加强,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9.1%,下拉全社会投资37个百分点;三是新建重点项目施工进度有待加快。2024年计划新建重点项目55个,目前已入库31个,中绿电光伏、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中泰化学光伏、五江房车营地等24个重点项目均未入库。

(六)消费市场活力不足,多行业领域持续下滑。一是停业、歇业企业滞约限额以上零售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停业歇业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鸿运加油站、准东星辉商贸、晴鼎商贸、阿迷尔餐厅、仟佰晟电子,零售额为0,同比减少1500万元,下拉限额以上增速9.7个百分点;二是燃气零售类消费持续下滑。限额以上燃气零售类商品零售额165万元,同比下降72.1%,下拉限额以上增速2.8个百分点。其中,广汇天然气零售额同比下降82%,下拉限额以上增速2.2个百分点。安泰燃气零售额同比下降47.7%,下拉限额以上增速0.6个百分点;三是住宿餐饮消费增长乏力。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累计完成零售额2189万元,同比下降13.4%,下拉限额以上增速2.2个百分点。其中,树军餐饮收入下降39.9%,下拉限上社零总额1.8个百分点。雅轩酒店下降21.5%,下拉限上增速0.7个百分点。五江酒店下降11.8%,下拉限上增速0.3个百分点;四是汽车类、服装类企业消费业态单一零售额减少。其中,润亚汽车零售额下降17%,下拉限额以上增速0.3个百分点。千佳汇服装零售额下降14.2%,下拉0.4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工业提质增效。一是立足我市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先进高分子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链式产业集群化发展,突出延链补链强链,锻长育强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二是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建设力度,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工艺先进化、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让产业焕发新活力;三是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企业,加快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强对重点企业培育库中工业企业的协调、指导、督促力度,确保新建工业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正常生产、达到入统标准,及时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增添动能。

(二)助企纾困仍待加力。一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加大帮扶指导力度,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间题,开展“一企一策”帮扶,加快恢复产业链供应链,促使市场需求回暖、产销持续复苏;二是积极帮助联系上下游企业,推销产品,催缴应收账款,进一步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和水平,助力企业健康运行;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优质困难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等问题,为下阶段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着力推动节能降耗绿色发展。一是要对综合能源消费量、单耗增长的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力度。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集约型生产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二是进一步做好煤炭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阜康能源、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形成以精煤炼焦、化工产品回收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煤基产业链,把煤炭资源“吃干榨净”,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逐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三是继续大力发展阜康新能源产业优势,持续打造光伏制造、储能制造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工业生产协同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四)提升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一是针对阜康市知名度高、资金雄厚、潜力巨大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资质结构,大力扶持二级资质企业,鼓励企业引进一级、二级建造师、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助力企业资质提升;二是加大对本地企业扶持力度。结合本地建筑市场实际需求及本地建筑企业承揽工程资质范围,联合相关部门对在我市开工建设的非国有社会投资类项目靠前服务协调,尽量将项目发包给建筑资质符合的本地建筑企业施工。针对在我市落地建设的大型建设项目,在符合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的必要前提下,将部分工程依法分包给本地建筑企业施工。

(五)抓牢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紧盯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目标任务,压实各部门固投责任,特别是重点项目责任单位,要抓住当前项目施工黄金期助推项目尽快开工,做到符合条件的项目应入尽入、应统尽统;二是加强对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持续跟进服务。各项目主管部门要持续加强对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持续跟踪服务,了解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管。防止项目出现偏差或延误,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持续开展多种形式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使更多项目落地阜康市,做好项目储备,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消费潜能。一是推进促消费政策落实,激发社会消费需求释放。加大对商超、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规划重点商贸企业开展促销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各类节假日实现产销联动、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激活百货商超、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二是挖掘培养具有增长潜力的企业纳入到限额以上,加强商贸企业的储备力量。针对具有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填补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书报杂志类等零售业态空白。做好跟踪服务,鼓励温德姆花园酒店、牛氏等餐饮企业尽快达到标准,上限入库;三是要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服务消费供给,促进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