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2022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索 引 号 | FK020/2023-000029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阜康市2022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 ||
文 号 | 发布日期 | 2022-10-27 21:28:30 | |
发文单位 | 阜康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阜康市政府网 |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和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阜康市委、市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在精准防疫、生产经营、物资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增速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消费市场受限,财政收入高速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统一核算反馈,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35亿元(含兵团),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3%,总量居七县第3(低于吉木萨尔县406亿元、昌吉市402亿元),增速第6(仅高于呼图壁县2.1%),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0.48亿元,增长3.6%,较二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贡献率18.4%;第二产业102.66亿元,增长0.7%,较二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贡献率54.9%;第三产业56.21亿元,增长3.9%,较二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贡献率26.7%。
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0.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22亿元,同比下降0.5%,增速低于全州平均水平(8.2%)8.7个百分点,总量居七县市第1,增速第3(低于木垒县27.4%、昌吉市2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7.5%,低于全州平均水平(20.8%)13.3个百分点,总量居七县市第4(低于昌吉市73.56亿元、木垒县38.7亿元、玛纳斯县27.4),增速第3(低于吉木萨尔县44.9%、木垒县1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2亿元,同比下降7.5%,低于全州平均水平(-4.3%)3.2个百分点,总量居七县市第2(低于昌吉市89.46亿元),增速第7位。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亿元,同比下降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64亿元,同比增长29.1%。
(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经昌吉州统计局统一反馈,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6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州平均水平(4%)0.4个百分点;总量居七县市第5(高于吉木萨尔县和木垒县),增速第1位。其中,农业产值17.07亿元,同比增长10.6%;林业产值0.78亿元,同比增长50%;牧业产值8.07亿元,同比下降9.3%;渔业产值0.03亿元,同比下降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81亿元,同比增长6.4%;蔬菜产值占比最大。三季度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1%,是拉动第三季度总产值的主要行业。其中,蔬菜产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农业产值51.6%;棉花产值5.3亿元,增长3.9%,占农业产值的31%;谷物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农业产值的17%。
畜牧业生产有所回落。经昌吉州调查队统一反馈,三季度,生猪出栏0.7044万头,同比下降57.7%,较二季度回落75.7个百分点;牛出栏0.3966万头,下降2%,较二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羊出栏2.8146万只,下降32.9%,较二季度回落51.9个百分点;家禽出栏88.1138万只,增长3.1%,较二季度加快11.6个百分点;牛奶0.4681万吨,同比增长6.8%。
(二)工业增速有所回落
三季度,全市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0.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2亿元,同比下降0.5%,增速较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较1-8月回落1.6个百分点。9月当月实现工业增加值8.05亿元,同比增长1.2%,较8月当月回落5.6个百分点。
制造业增速回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7%,较二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较1-8月回落2.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较二季度加快11.6个百分点,较1-8月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较二季度收窄0.2个百分点,较1-8月回落1.6个百分点,下拉工业1.3个百分点。
化学行业和电力、热力供应业支撑有力。中泰化学和中泰新鑫PVC产量67.99万吨,增长2.7%,增加产值9.14亿元;中泰矿冶电石产量113.12万吨,增长2.9%,增加产值5.72亿元;新辉达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29.6%,增加产值3416万元;中泰国信化学试剂产量增长37.4%,增加产值929万元;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2021年实施的第二热源供热管网、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和东部集中供热管网3个项目投产运营带动下,供热面积大幅增加,供热量同比增长15.6%,增加值同比增长22.2%;三季度累计发电量89.52亿千瓦时,增长1.4%;带动化学行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7.3%、16.1%,拉动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分企业看: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4家总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59.5%;30家产值同比下降,其中,3家企业年初至今停产,9月当月停产企业4家。
分行业看:1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47.1%,其中六大骨干行业“两增四降”;增长的行业有:化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741.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65.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累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下降的行业有: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3%,下拉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6%,下拉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有色行业下降8.9%,下拉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炼焦业下降0.9%,下拉规上工业0.1个百分点。这四个行业累计下拉规上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
从大宗产品价格趋势来看:我市重点监测的十四种大宗工业产品“七升七降”。部分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在80%以上(如:烧碱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16%);焦化行业部分产品价格涨幅在60%以上(焦油价格上涨88.54%、粗苯价格上涨66.32%);精炼铜、电解铝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1%、14.7%。
能源消费持续下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63.7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低于全州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降幅较1-8月收窄0.5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7.2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5.3%,降幅较1-8月收窄2个百分点。
(三)建筑行业较快增长
三季度,市属9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39.7%,较二季度收窄29.4个百分点,较去年三季度提高10.6个百分点;一是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效显著。我市建筑企业积极拓展县域外建筑市场,完成疆内其他地区产值8426万元,占总产值比重的43.4%;签订省外项目合同额425万元,主要集中在甘肃、宁夏地区;二是建筑行业发展多元化。新增电力变压器安装、防火涂料施工、新能源装备等施工项目,弥补我市建筑市场不足,是带动建筑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三季度,全市上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1个,上报投资额26.26亿元(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5%,其中国家预算资金8.68亿元,同比增长60.3%。投资增速比1-8月加快4.2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平均水平13.3百分点。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9月当月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两个,分别是抽水蓄能项目本月上报投资1.47亿元、水源地输水管网建设工程本月上报投资1亿元,拉动最为明显。
工业投资带动有力。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5%,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51.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34%。
民生投资增速加快。三季度,全市民生投资同比增长30.8%,占全市投资的7.7%,拉动投资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9.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业同比增长104倍;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净增0.5亿元。
电力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业拉动强劲。电力供应业的抽水蓄能项目前三季度完成投资9.53亿元,增长46.2%,占全部投资3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南山伴行公路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增长105.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45亿元,增长39.5%,主要是产业园基础设施集中供热建设项目1.09亿元、水源地输水管网建设工程1.61亿元、市政道路建设项目0.46亿元、ZDEB供水工程托管桥项目0.44亿元、供水能力提升项目0.85亿元;医疗卫生行业0.52亿元,主要是集中医学观察点建设项目0.4亿元、市医院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0.12亿元。
(五)消费市场持续回落
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2亿元,同比下降7.5%,较二季度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40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较1-8月扩大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呈现“一升三降”。1-9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各行业呈“一升三降”。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4.96亿元,同比增长129.0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6.04亿元,同比下降4.0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26亿元,同比下降36.5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37亿元,同比下降22.92%。
(六)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民生类支出保障有力
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3.4%,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三季度,税收收入9.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3.4%,同比增长5.2%;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64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6.5亿元,增长5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5亿元,增长16.6%;公共安全支出2.18亿元,增长10%;农林水支出4.34亿元,增长55.7%。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工业方面: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1-8月回落1.6个百分点,较1-7个月回落1个百分点,增速持续下滑,同时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量的96%,占比不断加大,三季度制造业对工业经济拉动减弱。同时工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大企业。带动全市工业增长主要靠个别企业,如中泰化学、中泰矿冶、五鑫铜业、天龙矿业、新鑫矿业、闽新钢铁、神火碳素、永鑫煤化,这8家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2%,比重过大且大部分工业企业以原材料粗加工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偏重。分行业看,一是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行业、炼焦业呈下降态势。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受全国粗钢限产,闽新钢铁从9月13日开始停产,闽建金属受疫情和钢铁市场下行影响从9月24日开始停产,致使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3%,下拉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神火碳素和天龙矿业因设备老旧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碳素行业下降6.8%;光耀玻璃受全疆玻璃市场下行,平板玻璃价格70.8元/重量箱,同比下降47%,当月产值同比下降52.4%,累计产值下降14.7%,致使玻璃制造行业增加值下降19.9%。神火、天龙、光耀三家企业下拉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有色行业下降8.9%,降幅较1-8月扩大1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五鑫铜业9月受疫情影响原材料采购受限,不能满负荷生产,当月产值同比下降32.4%,环比下降21%。炼焦业下降0.9%,增速较1-8月回落16.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永鑫煤化上年同期部分产品代加工生产,经实地核实发现漏报加工费,核实后补充填报加工费收入,导致同期基数大幅增长,本期产值增速环比大幅回落所致;二是部分企业产品需求萎缩。苏通小微创业园建材行业产品大多数提供至华凌市场及周边区域,乌市实施静态管理以来,我市建材产品订单减少,9月当月产值减少0.59亿元;三是新增动能贡献较弱。2021年度新增规上企业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未能对我市工业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贡献相对较弱。
投资方面:一是部分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年初计划实施的55个重点项目,本年计划完成总投资40.82亿元。从项目入库情况看,仍有9个未入库,入库率83.6 %;在库46个项目,截至9月末只完成投资20.82亿元,仅完成全年计划的51%。从完成进度看,投资为0的有7个,投资进度在50%以下有16个,仍有50%的项目开工晚、形成的投资量少,投资进度缓慢;二是专项债项目支付率低。本年到位资金9.8亿元,上报投资2.91亿元,完成率29.7%,工程进度影响支付率低;三是新建项目支撑不足。本年开工新建项目57个,同比下降20.8%,占全市投资项目的42.8%,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同期减少,支撑作用减弱。
社消零方面:一是消费市场行业单一。12家成品油销售企业零售额占比过重,威振石化仅1家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2%,占成品油零售额的80.7%;二是住宿餐饮业经营困难。因疫情消费人数和消费需求锐减,麻辣空间火锅、西域宴会厅、阿迷尔餐厅、亚克西农家乐暂停对外营业。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受到限制,雅轩、五江天山、正邦郡宜等酒店作为隔离点虽产生部分房费和餐费收入,但与正常情况下的收入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房地产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项目个数少,投资额小;二是企业资金缺口大。55%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企业资金不到位处于停工状态;三是房屋库存累计较多。三季度,房屋空置面积18.3万平米,同比增长15.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3万平米,同比增长24.6%,制约项目建设进度。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工业方面:一是按照“稳增量抓重点企业、保增量抓停产减产企业”的工作思路,对全市重点企业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稳产增效;二是在精准防疫和内部管理下,加大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进度,帮助企业充分释放产能,使减产企业由负转正。鼓励企业购买使用本土产品,帮助企业消化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行业主管部门培育壮大新增企业,抢抓进度,推进雪峰民爆、世纪能源投产达规入统,发挥好新增企业的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各行业主管部门紧盯年初计划实施的55个重点项目压实责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倒排工期,齐心协力抓好所有重点项目全部入库入统;二是要抢抓中央、区、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机遇,聚焦交通、水利、民生等关键领域,积极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不断增大投资规模。
社消零方面:一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早梳理制定帮扶商贸行业复工措施,健全防疫制度,了解掌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当前面临的经营困难,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帮助商贸企业渡过短期难关,尽早恢复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二是加强优惠政策的解读和宣传,落实减免税费、减缓缴纳社保、专项贷款等助企纾困的政策,确保政策精准实施到位,促进市场全面有序恢复经营。